地区版

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 探讨教会如何回应城镇化挑战

“城市化进程中教会面临的挑战”是第二届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四个专题演讲之一,作为专题演讲参与者之一,岳清华博士分享了“城镇化背景下 中国教会的挑战与因应”。一位美国来的牧师很感兴趣地提问:你们如何牧养工商界人士?

八天前闭幕的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11.18-11.20)上,来自美国的约四十位新教教会牧师、领袖,与中国教会四十余位牧师共同分享、交流。作为论坛重要内容,11月19日有17位牧师围绕四个不同的主题发表专题演讲。除了讨论城市化中教会的挑战之外,论坛还涉及其他三个专题分别是:“福音与本土文化”、“社会服务”、“加强中美基督教相互了解与交流”。

与岳清华博士共同探讨“城市化进程中教会面临的挑战”这一专题的,分别是布莱恩•柴培尔博士、吕德志牧师、约瑟夫•斯多维尔博士。据中国基督教两会消息,布莱恩•柴培尔博士提出了在城市化挑战下,美国教会的种族和社会阶层区分与隔离的问题;吕德志牧师介绍了城市化进程中中国教会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城市化进程对教会的影响,并总结了中国教会对城市化挑战的回应,如:教会要重视神学教育,培养教会人才,注重教会同工团队的建设,关顾信徒生命的关怀,并通过社会服务与教会实践相结合,树立品牌的教会。

岳清华博士分析了城镇化对中国教会的客观影响,以及教会牧养工作的挑战,并从四个不同方面提出教会回应城镇化挑战的途径。

以下为岳清华博士现场分享稿,福音时代蒙允使用。

 一、城镇化对中国教会的客观影响

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2003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为世界的17%,居世界第1位。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

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表明:到2020年前和2030年前,中国需要市民化的农业转移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3亿和3.9亿。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占52、7%,有7亿1千万人口居住在城镇,在未来10-20年中在中国到城镇居住的农村人口将达到现今的美国总人口,数量惊人。

城镇化对中国社会特别对中国教会有很大影响,中国城镇化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将刺激整个社会的转型。

不断的城镇化进程将为农村人口在城市生活提供新的空间和更高的生活质量,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湧入,城市教会对牧养带来一些挑战和新的要求。

交通的便利、信息网络的发达为信徒提供多样性的选择,相反,农村人口不断萎缩,更为糟糕的是农村教会几乎没有年轻人,主要由老弱病残的信徒组成,在特别偏远的农村教会的发展尤为缓慢,甚至出现倒退现象。

二、城镇教会牧养工作的挑战

在城市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大城市的人口过度密集、交通拥堵不畅、空气污染加剧……这些愈演愈烈的问题,冲击着“新”“老”市民、进城务工人员、“蚁族”、异地高考、住房限购……不断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大城市生活除了那些物化的“靓丽”之外,陡增的“成本太高、啥都不易”。还有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分工的细化,使人产生孤独寂寞感;生活的快节奏,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人经常感到身心疲惫和紧张。贫富差距拉大及强烈的物质刺激,导致人们心理失衡;虽然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人际间的联系简便快捷,但人际间的疏离感却日益增长。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越来越渴望追寻一种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信仰。

不但是一批中青年人进入教会,包括一群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大中小型企业老板和社会各界人士,知识分子也纷纷前来寻求永生之道。这些人往往是各个行业的精英阶层或专业人士,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思想活跃,探究求索的意识很强,有的人甚至在做慕道友的时候,就已经很熟悉圣经了,非常渴望得到深一层的灵性造就。这一类的信徒的到来使教会信徒组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多”现象有所改观,但这个群体思想上独立性更强烈,也更加注重通过交流沟通而非单纯的接受来接纳新的思想观点,这势必对教会的牧养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教牧者的牧养知识和牧养能力赶不上一些信徒的需求,常此以往,将会造成许多知识分子走失甚至走向迷途,也将大大削弱教会与社会对话的能力,导致教会的边缘化。

实际上,今天中国教会是“庄稼多,工人少”,,在城市的中心教堂通常平均一位牧师需要牧养1万信徒,根本无法满足信徒灵性生活对牧者的要求。更不要奢谈牧者对信徒背景的了解和掌握,甚至连信徒的名字都不懂,这怎能谈得上牧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教会传统的理解不断被削弱。

一些城郊的年轻人还喜在主日开私家车或骑上摩托车到城里教堂做礼拜,他们认为那里讲道水平高、礼拜有次序、听道有得着、祟拜有气氛。

网络及其它媒体的发达,让年轻一代领略基督教资源的丰富,他们可以随时获取国内外大量基督教资源,这些资源给信徒都提供了很多学习、造就的条件,但弱化了他们原本对本堂牧者的依赖,对堂会的归属感日渐削减,信徒的教会观更趋淡薄。此时,如果牧者在牧养上没有更新和突破,那么,不但信徒的凝聚力会受损,而且信徒也易受异端邪说的侵害。

随着城镇化发展,新区建设和居民居住地的变迁,以及人口自然增长,农村地区教会教堂出现空置的现象,而城市教会人满为患,新区人口较为密集,然而却没有建设教堂的合理规划,现有设置的宗教活动场所,事实上已不能满足中国教会发展的需要。

在管理方面,却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教会的行政事务、教务活动缺乏规范管理,对城镇教会在一定层面上也产生挑战。

三.规范城镇教会牧养工作的途径与出路

1.内省与重塑

城镇教会同样也当有教会的文化,那就是爱国爱教,荣神益人、坚持三自原则,一个基督徒同时也是一位好公民。等等理念应当成为当今教会文化的重要元素。

当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历史也赋予中国教会新的历史使命,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中央领导先后多次提出宗教工作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积极发挥宗教界包括基督教在经济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中国教会只有努力投身社会的各项进步事业中去,才能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我们应该看到在中国教会面前,摆着一条极为宽广的属灵追求的道路,中国教会大有作为,我们可以借鉴两千年历代圣徒留下的脚踪,可以从我们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文化中去挖掘宝藏,可以从六十多年来三自成功的办教实践中去吸取经验,这都将成为营造城市教会文化氛围的有益养分。

2.服侍与吸引

(1)立足服务,增强城市教会的吸引力

圣经教导基督徒应当爱人如己,爱自己的邻舍,城镇教会有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尤其是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教导信徒践行信仰成为世上的光和地上的盐。

通过扶贫济困,助学赈灾、心理救助、养老助残,环境服务等多种方式,来传递宣讲基督里“神人和好”的信息,践行“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理念,使更多的人群感同身受到基督教爱的真谛。增强城市教会的吸引力。

(2)夯实讲坛,加快神学思想建设的步伐

今天,城市教会受到挑战,问题就在于我们的神学理论研究现状远远落后于现实需要。神学对于教会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影响教会事工的方式和内涵特别直接影响讲台的供应。对信徒而言,他们参加聚会无非是为了得到灵性的供应,我们应该多举行一些神学论坛,树立正确的圣经观,使讲台信息更多地满足信徒多元的需要。

(3)重视人才,改变教会的牧养方式

在中国有越来越多接受正规神学训练的教牧人员,他们大多忙于教会事工,因此神学延伸训练和知识的更新对他们相当重要。只有让他们心意更新而变化、不断领受上帝的时代启示,才能满足城镇化教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城市教会急需改变牧养模式,切合信徒的生命需求。另外,城市教会也应该注重小组团契、家庭灵修并做好各个聚会点的牧养工作。

3. 规范与融合

(1)民主办教,引导走向合一

教会具有其两重性,作为基督的身体有其属灵的一面,作为社会组织它又是一个社会团体,因此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组织、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正如圣经教导,“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另一方面,中国教会作为普世教会重要的一分子,我们应该把中国教会放在普世教会大视野中带领城镇化教会健康向前发展。

(2)合理布局,完善登记和管理制度

首先,必须根据信徒分布、数量、对堂点进行合理布局。在拟定城市建设规划时,应该把教堂也纳入规划蓝图之中,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家庭聚会点和社区教会,建议应给予登记和规范,以堂带点,纳入体制教会的管理范畴之内。全国两会已经制订了三自和基协的章程,但我个人认为,还要有配套的规章制度,如行政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等等,让城镇教会有章可循。

总之,城镇化对中国教会俨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于中国教会而言,正是他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承担仆人角色、传递福音大好信息的美好契机,让我们高举圣经真理,为中国社会城镇化的进程作出基督荣美的见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