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人到底为什么需要信仰?

我们教会有一个教友生病住院了,我就带着我们教会的探访组去医院探望,他在一个大病房里面住着,房间里像他一样患病的还有三个,我们探访他之后,跟其他病人聊起了天,说我们是信耶稣的,这个病人是我们教会的教友。接着我们就慢慢说到了福音,我的意思是想把福音借此机会传给他们,这样他们住在一起就有更多共同话题了,恰好这个教友信主时间也不短了,可以在这段时间帮助他们三个在信心上有所塑造。

当我们讲完了耶稣之后,问他们愿不愿意接受信仰时,其中一个年龄偏大的人说,“他(指我们教会的教友)信耶稣为什么还生病?这足以说明你们的神是假的。如果神会治病,他现在应该不会出现在这里,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其他两个本来有意向要信耶稣的人经他这么一提醒,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口中不断地附和着,“对对对,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我就告诉他,神的确有医治之能,但那却不是最重要的能力。一个人的信仰分为好几个不同的层次,起先一个人可能会因为生病或者其他肉体的需求而寻求信仰,这种信仰观念虽然也对,但却是处于信仰的最低层次,就是建构与人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一旦物质被满足了,信仰或许就不那么必要了。由此可见信仰对于人不仅仅是满足物质层面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决定人在面对世界体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动力,比如面对危险的时候,你心里能否坦然无惧;当面对不可改变的结局,是否会处之泰然;甚至我们在面对死亡的时间,会不会觉得茫然失措?信仰绝不仅仅是外在的利益,而更应该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诉求,不管遇到任何状况,我们的心里都有真正的平安。即便是我们这个病不能得到医治,也不能夺走我们内心里面神所赐的平安。

我们所仰望的天国,并不是一个世外田园般的乌托邦,而是在现实社会中的特殊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园地里面,我们和别人一样面临着这个世界的各样风险,诸如疾病、饥饿、天灾、人祸,但我们却永远不失去盼望,因为知道这个世界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正是因为这样的知道,所以我们面对这些才能不悲观、不失望、不逃避,也许有的人会说自己没有信仰,也不悲观、不失望、不逃避。两者的不同是我们盼望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在神那里。建立在自己身上的悲情主义精神可能会帮助我们战胜一些环境,然而人终究有不能战胜的坎坷,所以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有限,承认人的力气有耗尽的时间,承认我们能做到一些事,却不是所有事。

信仰所提供给我们的动力就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上帝为首的价值观以及神权统治的世界观,更确切地说,信仰是提供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一个更高的视角去看待我们所遭遇的种种问题。视角高不是说我们不遇见问题,而是我们的视角高就知道问题该如何解决,不会困顿于一种视角里面。信仰所提供给我们的另外一个能力就是依托,正因为我们有上帝的视角,所以我们开始明白依靠上帝,坦然接受祂对我们的悉心照顾。

我见过很多在病患之中的基督徒,他们与别人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是他们在病患中依旧有喜乐,作为一个外人很难明白他这样的喜乐究竟来源于哪里?他依然会有肉体上的疼痛,甚至疼痛起来的时间,并不比别人的疼痛轻多少。我们只能说他的喜乐是来源于神,他的内心里面有神所赐的平安。

有人说,基督徒是一群避世主义者,他们往往借着逃避问题麻醉自己说问题不存在。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真正的信仰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就像耶稣一样,明知道前面的路是死路,但身负大义却依旧勇敢前行,这是信仰所提供的能力。保罗以及耶稣的门徒们在面对患难的时间,他们不是执行鸵鸟政策,而是勇敢地走向问题,宁可别人看起来是以卵击石的事情,他们也会依然前往。这是信仰的力量,信仰不是逃避,而是学会面对。在我们国家成立之初,基督教的爱国人士面对国家被蹂躏,人民被践踏的时间,他们选择的也不是逃避,而是站出来成为民族的脊梁,这才是大信仰。当我们看到恶人猖獗、正义消亡的时间,我们选择的也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而是选择走出来,成为社会的公义,这才是真信仰。

为什么现在的信仰被认为只是弱者的拐杖,或者是避世主义的摇篮,是因为我们世上很多人面对的信仰都不是真信仰,我们所面对的信仰产生了异化,已经将最重要的部分遮挡了起来,或者是我们更多陷在物质需求里面,将信仰相对于人的欲望进行剪裁了,以至于人们提到信仰的时间就是从物质方面认识的。所以,信仰不能隐藏,它需要让人看见它的全部面貌,信仰适用于每一个人,我们掩藏起来的那部分说不定就是最重要的部分。

当然,我在跟那个年纪稍大的病人说这些的时间,没有我写的这么细致,我的总意是告诉他,信仰绝不仅仅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思维意识,而是一种绝对至上的人生诉求,面对生活的种种磨砺,信仰是支撑人胜过患难的绝对意志。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个人是一个退休教师,原本返聘在本地的一所中学执教,最终觉得身体不舒服来检查,才发现自己需要做手术。他觉得我说的比别人说的更有说服力,也决定以后康复了到教堂里面去坐坐。

他说之前也有不少人跟他传福音,但是他都觉得那些人天天围绕着一些物质盘旋,他因此觉得基督教也就那么回事,现在才明白原来信仰跟信仰是不同的,真正的信仰是面对问题,并且是因为心里有平安而面对问题。

说实话,我挺为今天的讲台感到忧虑的,很多地方的讲台上面依旧停留在物质需求层面不能提升,这对于以后的福音传递来说,可能并不见得会是一件好事。今天的这个时代,所需要是深度挖掘信仰价值的神学,来面对今天大多数人所处身的焦虑的社会。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基层教会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代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