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洗

序: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薛帷。闲鹭栖常早,春草散香蕴。
一、回乡
远山如眉黛,墨黑之杨柳岸似睛,映在深潭,浓淡若美人的灵眸,而近水莹白天光,空灵透彻。浓云满天,远山之上,若一幅山水画卷之无尽辽阔背景,任大师涂抹上迷人的色调。
黄昏,群羊坝上默默地吃草,水中蛙鸣震颤了空气,如一美声歌唱家在吐气练声。低沉的横云,与夜的天空交融出一种微绿的异彩。这色调,是一种情绪。七月的一天,我回到了故乡,独坐湖堤坝上,清冷,内心如洗!是的,如洗,我心有所悟。
二、晨光
大幕揭开,远山一抹淡蓝,村舍为白杨掩映,在静静的湖面镜射为真实和虚幻的对称绿像,被微颤的一抹灰蓝山影包围,一两白鹭“嘎嘎”着划破宁静的湖水画面。
远方“咕咕,咕咕”,林间尖的,脆的,低沉的,和着水流琮琮,这是早起鸟儿的大和唱:多声部,全场景,且边飞边唱,是动态而融合的。
赞美我主!创造如此奇妙世界,天地万物都在发出荣耀的合唱,赞美创造主奇妙大爱和无尽细密的心思,让有生命的和无气息的皆发声赞美!
这一生最美的祝福,就是能认识主耶稣,走在高山深谷,他会伴我同行,我知道这是最美的祝福。
三、溪畔
边哼唱,缓步来到坝下白杨林,沿一条缓流的清溪,水草丛生,看不见水在流淌,听不见水声,但见草在摇摆,水底细沙碎石,清澈透明。至三溪交汇,水流变成了欢唱的小河,奔流、震颤,冲刷着溪石和岸草,激流泛起层层连绵不绝的泡沫。
水声混响,使你无法听出此音是四声部,抑或是六声部,只知耳畔所及,皆流水;目之所见,奔流不息,清澈、透明。
独坐石上,静听流水。我,宛如溪中小石,被清冷的流水,洗了又洗!
赞美主,赞美主,赞美主!
我所发出的声音,仿佛根本没涌出喉,被流水琴音压得低沉而无力。是的,溪水的感恩,才是真感恩。长有白绒花的荒原蒿草,草径上爬着淡黄半透明的蜗牛,静静的,以它的方式,在一片草叶上行走。我小心翼翼地摆开脚步,避免踩上它们。
空气如水,清洗我。空气如水,鸟雀似鱼,鸣唱林间,飘游草丛。溪水蜿蜒曲折,蛇行草丛,又一次与我的脚步重合,叠于一处大石摆成的小径。
溪畔,一扇蚌壳落于草丛,流水在此转弯处,汇成一小小碧潭,菖蒲绿茎倒映上溪缓流水面,至水转弯处,水面被潭底碎石拉成皱纹,延至水岸随流摆动之草茎,也打碎潭中之倒影的分界。
溪流至石径,则被扭曲拉伸,并激起朵朵鸡冠花般的水泡,奏鸣起和谐的泉石之音。忆起幼年习摹《芥子园画谱》上古人之山水画卷!秦岭山脉流淌下来的千万年不变之溪水哟!一代过去,一代又来。我们,皆匆匆之过客,唯,生命之河,生生不息。我们,皆是上帝手中之工作。上帝看为美好的,是我们,还有这溪水。躲入蒿草丛中,去年的枯草与今年的新芽共生,空气中弥漫着蒿草特有的异香。我分不清草有多少种,只是我知道,每一种都有它特有的清香;我亦辩不明天空中几种鸟儿在飞,只是我知道它们各有各的鸣声,各有各自美丽的羽毛!
揉碎一茎青草,放于鼻翼,清香之味,直灌心肺,我心若洗,洗于异香。天父上帝啊!我赞美您。因您的创造何其丰富,且各从其类,无一雷同,亦无可逾越!
张大嘴,一次又一次的吐故纳新,希望把自己身体里在大都市多年所污秽了的一切全弃掉,重新被上帝所创造的自然清新的气息充满。
展开鼻翼,深呼吸!见到奇异之草,就采下一茎,揉碎了,嗅上一口,沉醉良久,似饮甘醇美酒。忽然竟发现了一片野生的薄荷草!呵。
天空阴云密布,行走多时,日光仍潜藏不见,唯,流水,鸟鸣。
随流水行走,已然不见路径,唯脚下荒草渐深,晨露打湿双足,环顾,林更深,草更密,我疑心脚下有蛇,乃用杖打草前行,草丛之混香更浓烈,刺激我之嗅觉,似行梦幻之岛。
草茎上,一蜗牛似在转身,又似深眠不动;上叶伏一苍蝇,静静的,仿佛饮草之香而饱饫!从心至口,我灵歌唱:“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赞美主!
蜗牛伸直了身子,又拉了屎,且缩回壳里去了;苍蝇渐渐移至草尖;一对比蚊子更大,翅更长的小飞虫在草丛中交尾;树上奇特的鸟鸣划破宁静。一条白色的野狗仓惶在草丛中奔逃,一条腿蜷着,不敢着地,它怎么了?腿酸麻了,直起腰,远处一只野鸡“嘎嘎”掠过草丛……一只蚂蚁爬上我衣袖,我“呼”一气吹它离去。
主啊:我愿永洗此涧,您创造之一切,真好!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河南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代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