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中国基督徒的“龙”情结

龙图案
龙图案

某次读书时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牧师回忆当初自己在读神学院的时候,有一次买了一个杯子,上面有龙形图案。后来他有事外出,回来以后发现上面的龙被人用刀子刻了,他很生气,这时有人很严肃地和他说:“龙就是撒但,是魔鬼,不能把它带到宿舍里。”这是一个笑话,但足以反映大家对此的认识,有些神学生都这样认为,又何况教会的信徒呢?为此,本文进行简单的分享,期望我们对“龙”有正确的认识。

一、谈“龙”色变

一般教会的信徒对“龙”都是避之不及的,认为这是不属灵的,是撒但和魔鬼。很多弟兄姊妹会告诉刚信主的弟兄姊要烧掉或扔掉家中一切带有龙和凤的东西,比如吃饭的盘子、碗、杯,或者被套、床单和窗帘等,说这是断绝罪恶,远离试探。

某次去讲道,结束后让我到一位弟兄家里祷告,就在教堂附近,说他不平安。我就去了,也做了祷告。祷告后他的家人问我,他一直不平安不知道是不是楼房上面龙和凤的原因。当初刚信主的时候,教会有人说要把它敲掉,说那是魔鬼,但自己觉得太麻烦,认为就是个装饰,也不是为了敬拜,就没有敲掉,可现在孩子一直不平安,问是不是这个原因。

还有个故事就是有位信徒得了病,虽然也有很多人为其祷告,但一直没有好转。后来竟然发现他每天晚上睡觉时用的暖水袋,上面竟然绘有龙的图案。于是,有信徒自以为找到了根本原因,就说:“怪不得你的病一直祷告没有好转,原来是一直抱着撒但睡觉。”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人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不幸和磨难归结到“龙”上。他们的解读是龙是不好的,是撒但和魔鬼,而中国人崇尚龙文化,因此上帝给予刑罚,中国才会有这些不幸。

中国的教会和信徒对此有这样的认识,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对《圣经》的理解和认识不够,不知道《圣经》中的龙究竟是什么意思;第二,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解读不够,不知道具体含义,龙在中国人的心中已然成了美好的代名词,比如“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腾虎跃”等。总而言之,这两种“龙”的含义本就不同,但现在的问题是将二者等同了。

二、从翻译的角度思考“中国龙”和“圣经龙”

在《圣经和合本》译文中,被译为“龙”一词的希腊文在新约中只出现在《启示录》中,其中12章共8次,分别是13章2节、4节、11节,16章13节和20章2节。旧约中“龙”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出现(《七十士译本》也多出用),《圣经和合本》分别译为“大鱼”(诗74:13,诗104:26;伯7:12;赛27:1,51:9;结29:3)、“鳄鱼”(伯3:8,41:1;诗74:14;赛27:1)、“拉哈伯”(伯9:13,26:12;诗89:10;赛51:9)和“蛇”(出7:9-12;赛27:1)。在古近东地区,特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和古希腊,普遍认为海与兽是恶势力的代表,其中蛇则是众兽之中最狡猾和毒恶的动物。在犹太的传统观念中,更是将蛇看为上帝和人类的敌人,特别是在《创世记》中。约翰更是在《启示录》中直接称那“龙”为古蛇(启12:9),并在12章14节至15节中用“蛇”代替了那“龙”。因此,结合古近东地区的观点和约翰的用法,有人认为将《启示录》中的“龙”翻译为“蛇怪”似乎更为恰当。中国学者吉成名在他的《中国崇龙习俗》一书中也指出:“严格地说,西方国家的Dragon是一种蛇,他们把Dragon想象为一种面目狰狞、本领非凡的蛇怪,一般把它当作一种残暴的、恶毒的蛇怪来对待。”所以,将Dragon这个英文单词翻译为“蛇怪”是比较准确的。而中文的“龙”从Dragon翻译而来,所以从翻译上来说,“蛇怪”更加合适。

这样翻译是有一定好处的,与原意相符,且效果相等。不会因为如此翻译和理解就改变了原意,那自然是不提倡的。“蛇怪”既方便大家理解,也不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可以使信徒更容易联想到《创世记》的内容,尤其是始祖犯罪,更加贴合预言“它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而且不会和中国文化产生冲突和争吵,也便于中国基督徒认识和理解。不然大家还是很容易将中国“龙”与之比较和等同,往小了说,影响自己对信仰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往大了说,甚至还会使基督文化和中国文化产生站在对立面。

三、总结

我们需要建立正确的《圣经》观,即如何正确阅读、认识和理解《圣经》中的内容。《圣经》是权威没有错,但如果理解错了,并且还将之奉为不可改变的原则,最后造成的结果和影响自然也是不好的。所以,正确认识和理解《圣经》,加强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这对每个中国同工和信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既能提升自身的层次,也可以更好为主传扬福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代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