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编辑圆桌谈:从春节走访的多所家乡教会管窥农村教会现况

提到偏远农村或山区教会,我们常常谈到的是他们的缺乏与不足,难免担心忧虑,似乎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他们终将成为被众人甚至上帝所遗忘的角落一样。

农村教会如何应对城市化大背景之下的人口流动?信徒人数减少和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下,是否能有稳定的或者年轻的服侍人员?真理的装备方面能否跟得上现实的需要,还是只是简单的或者随意的解经?他们如何应对各种异端或极端思想的影响?农村教会的出路在哪里呢?……

带着诸多困惑,春节返乡之际,福音时代的同工们顺道拜访了各自老家的教会,听他们讲了讲基层教会的处境和挑战、他们的思考与应对、以及发生在他们当中的见证故事。这些教会多为农村教会,分布在不同地区,具体情况有共性也有差异,虽不足以概全,却可管窥基层教会的一些现况

#教会硬件更新

家乡教会硬件方面的提升是同工们首先注意到的变化之一,尤其是在农村教会,聚会环境有了很大提升。

大同一间农村教会新安装了空调,换了一批椅子。大连一间农村教会有两个立式空调,还增添了一个万元左右的钢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间教会的硬件升级,都是有一部分源自兄弟教会的帮助,前者新换的椅子是邻近村子教会淘汰的,后者的空调是城区教会奉献的。

还有一位同工吃惊于家乡教会的发展,他去了城区一间教堂,硬件设施不输他所在的新一线城市的教堂,大屏幕、中央空调、洗手池热水,“比较震撼,教会其实挺先进的”。

#信徒人数受地方发展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农村教会的数量和聚会人数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几位同工都提到了农村教会信徒人数减少。除了一些老年信徒归天家,有的老年信徒行动不便,有的进城与子女同住,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情况。

小音:乡村教会聚会人数受人口情况影响。我们村之前走了一批人,变得很萧条,教会人数也减少。但近几年,附近建设了新农村,教会有一些新的人进来,有中年的姊妹新进来教会。

小戴:我的家乡的教会,聚会人数减少也跟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有关。大概十年前,因为新农村建设,这个教会辐射的几个村庄的村民跟随新农村搬离原家庭地址,自然流入新家附近的教会。加上城区西扩发展,年轻人就业向城区发展,很多人搬家到城里,流入市里的教会。

#与城市教会联合或为农村教会出路

农村教会大多面临信徒老龄化严重、讲台供应缺乏的问题。一些农村教会在人力、物力、财力、牧养、管理等各个方面与城市教会积极联合,有了较大的发展。

小福:家里教会很缺年轻人;讲台供应缺乏,牧养靠请人来,很难应对异端邪教。2012年,邪教“全能神”曾在当地很活跃。目前,当地也有一些基督徒私下聚会,经常学习启示录相关内容;周边还有不少崇尚灵恩的聚会,比如,说方言,聚会时大哭、扑倒、呕吐、打滚等。面对这些情况,教会的牧者感觉不对劲,却也无法准确地辨析。

小音:和大教会联合可能是农村教会的一条出路。我家那边的教会与县城教会连接,感觉到牧养变得更有系统、更专业了。县城教会给了他们很多资料,大教会培训、培灵会也很多,农村教会的侍奉同工会参加大教会的这些培训。教会聚会主要是查经、赞美、祷告,查经用县城发的材料,主日不会讲道的也是直接读材料。回去参加的赞美祷告会,唱的赞美诗大部分是新年主题的。礼拜读三个信经,大教会也很少有三个信经都读的,也有姐妹教唱谱。教会里还有《威斯敏特小教理问答》这样的书。

小悦:确实,我们当地市区教会对于城市周边农村牧区的牧养的辐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基层农村教会的牧养普遍不存在特别大的缺乏,不论是工人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能达到一个不缺不滥的水平,信徒整体的灵命状态也很不错,虽然还是中老年人居多,但信仰很火热。

不过,这种牧区牧养体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基层牧者反映,牧区管理僵化,基层教会主动权低。现在,当地基层教会的问题不是牧养弱,而是福传弱。

#传道人持续主动学习

农村教会讲台供应不足,除了与城市教会联合,同工们发现,传道人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行动对教会牧养有很大帮助,同时,传道人在学习上也面临着挑战。

小石:家乡教会负责讲道的是几个阿姨,信仰了十多年,也讲了十多年的道。感受到她们的讲道越来越深入,在一贯接地气、联系生活的同时,把圣经很深的真理讲解了出来。我觉得她们讲道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在于信仰十多年里忠实地实践信仰,另一方面在于不间断地学习圣经,通过阅读释经书、参加各类学习、听名牧的讲道等方式,她们一直在精进自己的讲道能力。

小戴:说起传道人学习,我们家乡教会一个年轻的义工姐妹说,她没有传道人证,和有证的人不同,他们没有培训交流的机会,在服侍信徒上感到吃力,特别是受过教育回来聚会的人。她现在参加一个线上培训课程,每周三天,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她担心是否是异端,每次都是祷告之后,听课辨别,心里得到平安,继续学习。

一位嫁到外地、在丈夫家那边教会服侍的姐妹也提到,所在教会,同工没有学习的机会。进入服事的人都是半成品,自身需要边服事边学习,但教会负责人认为,用现在的水平服事就行。

#传统习俗和信仰的张力、信与不信的冲突

正月初二是星期日,有两位同工提到,家乡教会这天的主日礼拜聚会人数稀少,平时四五十人的教会当天只有不到十五个人。原因也大体相似。其一是深厚的走亲戚传统,有的地方初一到初五,每天都有特定的亲戚需要往来,信徒脱不开身;其二是不信主的家人回来,他们排斥基督教信仰,信徒不敢出来聚会。此外,在春节期间尤其兴盛的民间信仰往往会加剧基督徒跟不信主的家人的冲突。

小福:老家农村那片几乎家家户户都请“灶神”“财神”,也有许多家供祖先,以及到山神庙烧香烧纸跪拜。一位姊妹在这个问题上跟家人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她信主后,认为不信主的丈夫供祖先是拜偶像,就把那些都给撤掉了。结果,丈夫把她狠狠打了一顿,二人关系也大不如以前,经过挺长一段时间,关系才逐渐缓和。

正月初二主日聚会前,一位姊妹还征求教会老负责人的意见,问是否要参加聚会。老负责人安慰她说,向神祷告吧,跟着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即便在家也可以寻求上帝。

小音:一些信徒家里不信的家人烧旺火,信徒也不好阻止。家里教会长老的儿子娶了不信主的妻子,小两口在外地生活,妻子不让丈夫去聚会。他们住的地方离教会近,丈夫瞒着妻子,趁着早晚出去锻炼的时候去聚会。聚会的阿姨们讨论,还是要给孩子们找基督徒结婚,这类摩擦会少一些。

小石:我娘家和婆家都有信仰,但娘家的信仰更为保守。今年第一年在婆家过春节,大年初一早上要给年长的亲戚、邻居磕头拜年,当地的基督徒也接受这一习俗。但我妈很坚决地嘱咐我一定不能在婆家磕头,婆家也理解。当天我跟着一起去拜年,但没有磕头。相比起来,婆家那边民间传统信仰更兴盛,村子里修着两个大祠堂,几乎家家都供着神像。

#家庭化信仰

在家人团圆的节日,和不信仰的家人相处成为信徒共同面对的问题。教会在牧养、福传方面也努力装备信徒,给不信仰的家人见证福音,一些教会把建造“家庭化”信仰作为努力的目标。两位同工提到了家乡教会中“家庭化”信仰的特征。

小石:我从小聚会的教会,最大的特点是稳定,信徒还是那批熟悉的人。不过近几年,总有新人进来,家庭化信仰较多,诗班多了很多年轻的面孔。

小悦:家里的城市教会正月初一下午有新春赞美会,下午两点到六点,气氛热烈,周边农村的信徒都来参加,人数众多,大部分是全家一起来,一个人来的比较少。参加的人,性别、年龄比例均衡,男女老幼都有。

#青年人信仰关怀

春节期间,大量在外上学、工作的青年人返乡。年轻人回到家乡,教会也随之举办相应聚会,加强与在他们之间的连接。

小石:我婆家的教会,年前办了三天的感恩聚会,这是当地一个传统。到了临近过年,信徒当中有感动的都可以办感恩聚会。公婆因为过去一年神对全家的祝福,办了三天的聚会。我们回去之后,丈夫在教会做了他的信仰见证。回到我娘家,教会的阿姨也请我们给青年人分享。感受到家里的教会很想在这个时间给常年在外的年轻人更多属灵的供应。

小戴:大年初一办赞美会是家乡教会的传统,青年团契是主力。青年团契群有100多人,经过这次春节排练,青年团契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两位教会同工负责人,跟进这些分散各处的年轻人,了解他们的情况,谈心、代祷,有可能再进行线上学习。

此外,家在云南的同工对镇上的教会印象深刻。虽然基督教在当地是小众信仰,但教会所在位置在镇上比较中心,教会也较为活跃。周围的居民知道这间教堂,包容度较高。牧者讲道深刻,信徒都是信仰了二十多年的老人,对圣经知识、真理的装备也不少。在初一的新年活动上,牧者出的圣经测试,老年信徒都能答出来。

各地教会虽具体情况和处境各不相同,但我们发现神的工作从来没有离开,他们在各自的挑战和困难当中也都在依靠着上帝的带领寻求着出路和方向。一位编辑也分享,之前总听说农村及山区教会的不足与缺乏,自己内心也渐渐受影响,但回家深入了解之后,发现神的爱与大能常常在这些看似简陋卑微的教会中显明,成为更大的激励与祝福。春节之后,陆续复工,祝愿主的名透过他的教会越发被高举、彰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