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从“美的标准”反思教会的美育功能(下)

三、须兼顾“内在美”

生活经历稍多的人就知道,其实“美”有两种基本的形态,即所谓的“外在美”与“内在美”。还是以人为例,无论男女,即便再漂亮帅气,如果心灵不美,仍算不上“美人”。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是如此,一块玉外面再怎么好看,如果其质地粗糙,也不能算“上等的美玉”;一件精美的器具,不管做工多么精致,如果不是古代的原作品,也算不上“真品”。这就告诉我们“美”包含内外两种属性,“外在美”只是“表显之美”,“内在美”才是“本质之美”。正如“形式”与“本质”无法分割,我们也不能将事物的“外在美”与其“内在美”割裂。

那什么是事物的“内在美”呢?“内在美”是事物的“本质之美”,但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呢?比如,我们如何看待一个人的本质?如果我们用世俗的标准,从是否有名誉、地位、金钱、才干等方面去衡量一个人,仍不能呈现一个人的本质。唯有用上帝的真理去衡量才能呈现。唯有从上帝创造与救赎的角度衡量,才能说人具有极贵重的价值,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事物的本质必须由上帝衡量,必须从上帝的角度来看待,因为事物的价值是上帝赋予的。

当然,事物的本质之所以美并不是因为分享了上帝的本质,而是因为事物是被造之物,是“被造”而非“被生”。受造者的美乃是由于“上帝的创造”,上帝看着是好的,所以受造者也是“美”的。在这个基础上,奥古斯丁论证了一套关于神圣秩序的理论。 在神圣秩序的体系中, 一切受造之物都是美和善的,但是,所有的美和善都在秩序中有不同的层次。 只有上帝是至高的美和善。

如果“美”是以上帝为至高标准,在神圣秩序中显出一系列美善,那么“内在美”必然是一种不断回归“本位”,即回归上帝真理的美,在知识上不断回归《圣经》的教导,在行为上不断效法基督,活出善行。这样践行主道的人,一定越来越有“内在之美”。

四、让“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于“美的标准”

这也不是说,“外在美”就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外在美”既然也是整体“美”的组成部分,就仍是必要的,有属灵的价值。比如,内地的教会在崇拜礼仪方面,有很大一部分就不注重“外在美”。在他们的教堂里,几乎找不到较完整的礼仪布置及程序。教堂就是一个房子,里面除了讲台,讲坛及十字架之外,其他布置均显不出属灵的样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受到改革宗或再洗礼派的影响,近因则是实用主义的心理及缺乏对崇拜的整全认知,以为上帝只看重人的内心,只要“有心”就可以,至于外在的装饰或样式是不必要的。

事实上,那些口口声声强调只要“用心”敬拜,而不必重“外在形式”的人,他们对“用心敬拜”的理解也是错误的,因他们以为“用心敬拜”只是一种“主观的投入”,但真正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的人,也需要按着“主的真理”来敬拜,也就是说,在敬拜的过程中必须能看到属灵的元素,包括适当的布置及合宜的崇拜程序,以便让崇拜者不是照自己的想法,而是照主的心意进行崇拜。

以“崇拜”为例,如果说崇拜中的“内在美”是“内心的虔诚”,“外在美”是合宜的“堂会布置及崇拜程序”,那么这两者必须统一于“美的标准”,即“上帝的真理”。事实上,当人按照“上帝的真理”去崇拜时,就无须刻意区分“内在”与“外在”,因为这两者必须同时存在。

在“崇拜”中,“音乐”是十分重要的“元素”,“圣乐崇拜”是整个基督教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这个环节却被一些教会或基督徒忽略了,因为他们所唱的诗歌毫无美感。比如,带领诗歌的人本身就五音不全,经常跑调。完全不照着钢琴弹奏的音调及旋律歌唱;钢琴弹奏的人本身也是乱弹一通等。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针对主领诗歌敬拜及弹奏乐曲的人进行圣乐崇拜方面的培训,而这种培训也并非只是技巧的培训,却是整全崇拜理念及圣乐鉴赏方面的培训,其次才是相应的技巧。

总之,基督教崇拜最重要的元素是“聚焦于上帝的崇拜意识”,人若存着这样的意识,它必然会要求我们照着上帝所启示的样式,用心灵来崇拜祂。这种意识能时时纠正我们的偏差。比如,年轻人喜欢以流行音乐的风格敬拜上帝,但他们有可能只是喜欢这种流行音乐的旋律而沉醉其中,要是这样,整体的“崇拜之美”就遭到破坏。他们若长存敬畏主的心,意识到上帝才是人敬拜的中心,就必然聚焦于上帝,其所投入的不是旋律,而是对上帝的赞美,这样的投入才能带出整体的美感。换言之,当人聚焦于上帝的时候,他的“内在”与“外在”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统一。

至于其他方面,无论是堂会的“布置”,人的“服饰”,甚至整个教堂的设计与建造都需要按照“上帝真理的标准”进行,需要与这个标准相应。就拿人的服饰来说,主领崇拜及宣讲圣道的人在主日崇拜的时候应当穿戴圣衣,而其余的信徒亦当穿着整洁、庄重,因为崇拜的对象是大而可畏的上帝。在这个标准下,人对“服饰”也会有一种“属灵之美”的定义,知道怎样穿戴才是美的。

综上所述,“外在美”是一种“形式美”,“内在美”则是“质料美”,这里的“质料”用在人身上乃是指“人里面之上帝的形象”,这是人的“本真”。“堕落”使人失去他的“本真”,“救赎”则是人“本真”的恢复。由于“救赎”的果效体现为人与上帝关系的恢复,人必须时常靠近上帝,遵行祂的旨意,以祂为“至美”的标准,“上帝的美”才能从人里面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

另外,奥古斯丁有关“神圣秩序之体系”的理论也提醒我们,受造物的“美”亦有着不同的等次。我们在追求美好的生活时,不可本末倒置,“以次充好”。更重要的是,我们所追求的所有的美都离不开“荣耀上帝”这个终极目的,否则,即便美好的事物本身没有改变,但我们的追求却已经变得“丑陋不堪”。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代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