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第511期

专题:教会与近代医疗


近代时期传教士来华后,促进了西学东渐的浪潮,而西医也在这样的时代里进入中国。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医疗卫生水平,保障了国人的健康。那么教会与中国医疗事业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有哪些荣美见证值得我们效法,在此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一文带您走近著名医学教育家颜福庆的一生

颜福庆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医生,并为我国的医学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与兄长颜惠庆(外交家)、颜德庆(铁道专家)曾并称为“颜氏三杰”。

医疗传教士胡美与湘雅医院的故事

在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医院有“北协和,南湘雅”之称,分别是北平的协和医学院以及长沙的湘雅医学馆。而南湘雅的建立者,是一位叫胡美的医疗传教士。胡美为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近代来华的医疗宣教士,他在湖南创立雅礼医院,为中国近现代的医疗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景教僧与唐朝医学

唐代是我国古代时期空前强盛与开放的时代,很多外来文化经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形成了各种优秀文化相融,美美与共的盛唐气象。

疫苗是如何在中国的普及,离不开这位服务大众的名医

新冠疫情三年以来,疫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了热搜词。其实当代中国人从出生伊始,就离不开疫苗接种。那么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疫苗的呢?

上海仁济医院创办者雒魏林

雒魏林是近代来华的医疗传教士,他在上海、北京等地兴办医院,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中国第一位医学博士黄宽

在大变局的近代中国,有些年轻人走出国门,到西方留学,学习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回国造福国家民众。而中国首位医学博士黄宽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一位三甲医院院长为何要亲自去一位老先生的墓地纪念?——浅谈西医对我国的贡献

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而是包容人类社会各种价值观的综合体,西医的传入本质上是一种异质文化的输入。熊月之先生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曾说:“如果在各种学科中,举出最能体现中西文化特征的一种,我认为医学最为合适。”

好书推荐:《西医来华十记》

几十年来,关于西医与中医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自从西方的现代医学进入中国后,极大改变了中国的医疗卫生建设,为提高国人平均寿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医的传入,离不开一个群体,那就是来华传教士。

康熙皇帝为何对西医产生兴趣?

可以说清朝皇帝的寿命普遍较长,是和康熙重视医疗保健,积极学习西方医学分不开的。而这也是西医进入中国的开端,是中西医学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宣教士父子兵系列之马雅各父子

英国医疗宣教士马雅各一家两代秉持“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手术刀”的信念,不仅将福音带入了东南地区的寻常百姓家,还极大促进了东南沿海以及台湾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好书推荐:《博济医院百年》

博济医院是广州第一间的西医院,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医疗机构。而她的建立,是与一位叫嘉约翰的医疗传教士分不开的。嘉约翰(John Glasgow Kerr)1824年生于美国,1847年在费城杰斐逊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于1854年5月15日抵达广州。来华不久,嘉约翰就开始了医疗宣教工作。他接手了伯驾在1835年建立的医院,救治了一些当地人。由于局势动荡,嘉约翰曾回到美国,但他怀揣着对中国人民的大爱。他

女医生石美玉

石美玉(1873-1954年),是中国医学界最早留学美国的女医师。她生于湖北黄梅,七岁时,因家境贫寒,随父亲到九江谋生。当时,美国卫理公会宣教士昊格珠在江西九江办了一所教会学校。由于其父母被卫理公会宣教士带领信主,石美玉就读于该校。一天,昊格珠见到石美玉聪明伶俐,在征得其父同意后,将她收养身边。1880年(光绪六年)昊格珠返美,遂将她俩一同携往美国读书。石美玉到美国后,勤奋好学,仅在十年的时

万婴之母——林巧稚

被誉为“东南亚的一颗海上明珠”,“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厦门鼓浪屿。当人走上该岛屿的东南部,在漳州路与复兴路之交的一片苍松翠绿环抱中的一块高地上,一尊汉白玉雕成的林巧稚塑像将映入眼帘。这是厦门市政府为纪念林巧稚大夫而修建的“毓园”,寄托了人们对这位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崇高品德与精湛医术的怀念。林巧稚是于1901年12月23日出生在鼓浪屿。5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其父林良英担负起照

把生命献给厦门的郁约翰医生

郁约翰不仅是宣教士、医生,还是位出色的建筑师。平和南胜教堂、小溪医院、救世医院、厦门同文书院等建筑均是他所设计,甚至连鼓浪屿著名的八卦楼也是他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