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基督教中国化之路“就在脚下”

8月5至6日,由安徽省基督教两会主办的“黄山论坛”——基督教中国化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研讨会在徽文化发源地黄山举行。安徽省基督教两会常委、安徽神学院教师代表、安徽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成员代表、安徽全省重点堂点负责人代表及平信徒代表,江西、山东、江苏等省教会负责人60余人参加了会议。

论坛期间,在黄山市屯溪基督教堂,安徽省基督教两会组织了基督教安徽特色文艺演出。中国特色的民乐《耶稣美名歌》、浓厚安徽地方文化特色的黄梅戏小品《爱使春回》、凤阳花鼓戏《击鼓跳舞赞美主》,安徽省基督教协会会长薛连喜牧师与副会长马建华牧师的笛子与二胡合奏、黄山市基督教会联合诗班合唱的《恩主耶稣》《现在的生命不再属我》等节目,让1000多位现场观众感受到基督教艺术中国化、本地化的魅力。

一周后,8月12日,广州市基督教两会、广州市基督教历史文化中心联合举办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广东省基督教两会、广东协和神学院、广东省民宗委、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等有关单位和广州教会的代表等130余人出席研讨会。研讨会期间,在基督教天河堂——广州教会自1949年以来自行筹建的第一座教堂,举行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广州调研基地揭牌仪式。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等为两次论坛提供了学术支持,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的基督教领域专家学者,与教牧人员一起,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厘清基督教中国化的内涵,回顾基督教的中国化历史传统,共同探讨推进基督教中国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指出,基督教中国化之路“就在脚下”。前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际友人也有着认真的观察和友好的忠告。基督教中国化之路不是自我封闭之路,而是海纳百川的大道。

“中国化”即真正融入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

“更好的中国化,可以让中国人对基督教有更好的理解。基督教中国化实践的成功,将会实现基督教在华和谐共融的理想发展,使之真正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说,在今天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颇具挑战性的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基督教的中国化在政治层面应表现为爱国、适应社会主义制度;而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融入,则是在文化层面的“中国心”、“中国情”,表明其共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及中国文化精神共同体的志向和决心。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志刚把“中国化”表达为“真正融入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他认为,现实存在于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之中的各种宗教,无疑要扎根于中华文化土壤,并为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段琦说,“中国化即基督教摆脱西方色彩,但又不是要改变基督教的根本信仰,而是让中国人通过自己的、熟悉的文化来理解基督教,使基督教早日得到主流社会的接纳和认同。”

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强调,“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基督教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是基督教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基督教中国化就是要在持守基本信仰的基础上,建立起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与祖国荣辱与共、与人民相濡以沫的感情,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文化繁荣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吸收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养分,使基督教成为为中国人民所接纳和欢迎的宗教;结合中国教会几十年来走三自爱国道路的独特历史经验,总结中国基督徒独有的灵性感悟,进行处境化的神学思考,逐步探索具有中国教会“自我”的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探索结合中国国情、社情和教情的教会论,在基督教两会的协调指导下,巩固联合礼拜成果,坚持教会合一方向,按三自原则建设一个伦理型、道德型、服务型,在信仰表达和教会生活上具有中国特色、和谐健康发展的教会。

广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冯浩牧师说,基督教不仅要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用中国文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内容,更要努力成为中国人自己的基督教。“这并不是简单地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盖了多少教堂、发展了多少信徒,而是如何在自己的国家扮演一个积极向上、促进和谐、推动进步的重要角色。”

广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郭云牧师说,基督教中国化关系到中国教会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的脉络中,以怎样的身份及怎样的方式参与当下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安徽省基督教协会会长薛连喜牧师以近年来合肥市基督教两会的慈善和社会服务事业为例,说明中国教会必须立足国情、教情及民情,用合宜有效的社会服务实践造福中国社会,才能赢得中国信徒和中国人民的认同、理解、尊重和支持。

安徽神学院陈宽容牧师指出,基督教会在不同地方的发展过程中,也就具有了地方特色。教会为了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境遇中生存和发展,自然要以当地的文化资源来表达信仰。而实际上,基督教中国化有它的历史传统,从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始,教会内的有识之士就认识到必须要走中国化的道路,并为之付出了努力。

基督教中国化重要的是神学思想中国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段琦说,中国教会在组织上已经中国化了,但从神学上看,“中国基督教尚未中国化,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作为基督教中国化主体的基督教会和基督徒,只有在神学上从被动地走中国化之路变为积极主动地走这条路,才能加速基督教中国化进程。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系主任徐以骅指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基本解决了教会主权或领导权的中国化问题,即“第一个中国化”问题,但这并非意味着自动解决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也就是“第二个中国化”问题。两个“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前者为后者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而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独立自主是更深层次的中国化。如果没有神学思想上的独立自主,中国教会在行政和管理权上的独立自主仍有可能流于形式、徒具虚名。”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陶飞亚认为,基督教中国化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基督教从西方语言向中国人的母语汉语的转换及其在汉语语言文化中的发展。基督教在汉语语境中的传播是在不断地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对话和互动中展开的。这种对话与互动实际上也是围绕宗教神学问题和世俗社会现实问题展开的。当中国基督教充分利用汉语资源来呈现其神哲学、宗教生活(制度、礼仪、宗教经验)及其宗教事业的历史资源时,“我们就能发现基督教的中国化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石衡潭说,一些中国信徒已经自觉与不自觉地把基督教信仰与当地文化资源自然地进行了结合,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国文化融入基督教基本教义、教理和伦理道德中,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灵歌,深受基层基督徒的喜爱。但这种基督教中国化主要还是非自觉的、无意识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这种意义上的基督教中国化,其水平是比较低的,不能满足基督教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文化领域中基督教中国化,是整个基督教中国化工程中的主要部分,需要有信心、有魄力、有创造性的进入。

“基督教中国化,重要的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说,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首先必须打破西方基督教传统中心论的观念。西方传统神学是西方基督教在其处境中建立起来的神学,它不是普世教会神学唯一正确的标准。

高峰牧师指出,基督教要中国化,作为社团组织,教会体制与管理模式也要中国化。中国基督教现实状况中一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比如,如何既能充分尊重不同信仰特点,又保持中国教会继续走合一的道路;一些基督教两会组织团体自身建设比较差,有的机关化、衙门化现象比较严重,在信徒中缺乏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基督徒游离于两会组织之外,基督教两会应如何更好地团结、服务、引领这些基督徒等等。

高峰牧师同时认为,走中国化道路,人才是关键因素。中国基督教需要培养和造就具有中国化思维与意识的教会领袖,具有中国化意识的圣经学者、神学家、思想家,具有中国化意识的神学院校师资队伍,具有中国化意识的教牧人员队伍及各方面人才。没有中国化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基督教走中国化道路将十分困难。

安徽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陈田元牧师说,推进并实现基督教中国化,首先要有一套理论体系为思想基础。神学思想建设工作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推进基督教中国化需要建立起一种立足中国社会文化处境、与新时期中国面貌相适应的中国神学,将《圣经》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还需要落实在中国教会自身建设这件实事、大事上,探寻既遵循教会传统又适应处境的教会论,创造出一个能为中国信徒所喜爱、中国社会所接受的基督教。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又需要努力做好社会慈善服务事业,树立起基督教的形象,才能获得社会认可、接纳。

安徽神学院王雷牧师说,“有人担心,神学思想的调整和变化会不会使基督教信仰变质,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中国教会要具有中国特色,其形态要本土化,其神学要处境化。基督教会欲立足于中国,必然要作出适应中国当代处境之神学思考,探索并构建中国化的神学体系。基督教神学如何中国化,是当代中国教会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当基督教神学不能为其生存处境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的时候,就必须适时、适地、适度地作出调整。从近景来看,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之目的乃是为了更加合情合理地阐释基督教信仰,使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远景来看,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中国化的基督教,使基督教与中国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处境相适应、相统一、相融合,从而更好地在中国大地发挥其做光做盐、荣神益人的积极作用。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基督教堂鲍春耕牧师结合基层教会的实际指出,扎实推进基督教中国化,需要加强乡村教会自养建设。乡村教会在“治好、养好、传好”的要求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神学人才缺乏。近年来,安徽省基督教两会规定每年3月份第一个主日为“神学主日”,不但号召信徒为神学教育代祷,并且将那一日的奉献款全数作为神学教育基金,这样的办法切实可行。

广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冯浩牧师说,基督教中国化对于当下中国教会而言,就是深化神学思想建设,以《圣经》为依据,坚持三自爱国原则,在信仰和社会实践中扎根中国文化土壤、吸收中国文化养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荣休院长卢龙光牧师认为,在16、19世纪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特别是祭祖之争,分裂为利玛窦立场和反利玛窦立场。这两种神学立场仍存在于今天的中国基督徒当中,他们其实是在延续着西方传教士的立场,而没有认真去认识中国的文化、宗教和社会特质,也没有将基督信仰和中国人的身份结合,以致被一部分人批评为“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

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主席、会长高明牧师提出“以茶文化为载体的基督教中国化”。他认为,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种尝试和创新。茶礼背后透露出来的尊敬与服务意愿,相对于《圣经》中“彼此洗脚”的教导,虽然在震撼力上可能有所不及,但更容易被中国文化处境下的人们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吸引人慢慢融入彼此相爱、互相服侍的氛围中。

高明牧师介绍,山东省基督教两会正在着力开展茶文化事工,结合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精髓,诠释中国基督徒的信仰理解、灵修范式和团契模式,建设具有中国茶文化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探索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深化对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解。

原文:安徽、广州等地教会团体相继举办研讨会——基督教中国化之路“就在脚下”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