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专访田桔华牧师:带领建立恢复礼拜后赤壁市首座教堂

赤壁因三国古战场而闻名,1894年的时候就有英国循道公会的牧师到当地传福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后,赤壁市第一座基督教堂是在田桔华牧师的带领下建立的。她成长于一个基督徒家庭,1986年的时候在妈妈的带领下去了教会并信主。1987年她就去读了神学,当时21岁。

她回忆,那时的信徒很少,年轻人更是少得可以数得过来。本来她当时所在的教会有两个年轻人要被派去参加湖北省基督教两会举办的神学培训班,为期两个月。但有一个信徒不去参加了,就换成了田牧师。当她到了省基督教两会之后,牧者一听她的文化程度是高中,马上就建议她回去复习,直接读神学,田牧师顺服了。于是,两个月的神学培训班就改成了两年的神学专科。

一开始的道路并不容易。田牧师跟着妈妈信主,她自己也喜欢唱诗歌、很活跃,但因为淋巴结发炎、声音嘶哑,爸爸就建议她去学个手艺,这样可以顾及以后的生活,于是就做出了去武汉一个偏远的服装学校学习的决定,为期三个月。可妈妈一直告诉她,去了之后就赶紧回来读神学。没想到的是,她才在武汉待了三天,就在打针后皮肤过敏,医生说不能治好的话有性命危险。田牧师就想:“我怎么到了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自己也没有手机或者其他通讯工具,真要死在外面了家人也不知道,还是回家吧!”就这样,她三天后回家了。

“一到家,妈妈就拉着我去教会,三个月的服装学校学习变成了三天,两个月的神学培训班变成了两年,神都这样给我安排了。”田牧师相信,这都是神的旨意,并且她的家里人都信主,姐姐和嫂子也都是传道人,这让整个家庭有了信仰上的根基。

在教会房产落实之前,田牧师于1989年毕业后回到教会事奉,他们都是在信徒家里聚会,她个人也借用信徒的家住,最少搬了七次家。“那个时候很穷,我拉着一辆板车、用的是烧蜂窝煤的炉子,从这家转到那家。”赤壁以前有教堂,后来被占用了,田牧师回去后,就着手办理教会房产证。1992年,教会土地得到落实,同工们就开始选地方,最后看中了到处是山、前面还有个池塘的地方,并开始建堂。教堂落成后,周边也发展起来了。

田牧师坦诚分享,事奉前几年,一个月就几十元钱,一天差不多只有一元钱,非常艰难。她觉得太苦了,就想:“等赤壁市的这第一个教堂建立起来,我就出去打工、赚点钱,至少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可以买液化气、自行车或者电饭煲,让生活更方便。”除了在市里事奉,田牧师也经常下乡,第二天回到家时,蜂窝煤炉子就已经灭了,需要再次生火。在乡下的时候,一般要到凌晨三点才能休息,人很疲惫,回到家要生炉子、洗衣服和做饭,又想休息一下,我就想着自己要出去打工赚钱,以改善生活状况,回来之后再好好事奉。”

1993年,教堂基本建立起来了,在装修的时候,要平整土地、做台阶,那个时候赤壁教会分八个牧区,每个牧区独自负责自己的事。“建堂比较累,我想偶尔改善一下生活,却误食了有毒的猪肉,之后身上发痒、起红点。到了医院一查,竟然得了红斑狼疮,那是一个不能根治的病,只能控制。用了偏方也没用。”田牧师回忆。

眼看着身体变好的时候,她就想离开教会出去打工,可一有离开念头的时候就会发病,或者有事情临到,就像一根刺一样。“我很感恩,因为当时如果真的离开了教会,她就不会再回去了。那个时候我比较年轻、很自信,认为自己能干、头脑灵活,不用像很多人一样做苦工,而是可以当白领坐办公室。”但是神一直不让她出去,她妈妈也说:“你要是出去打工,就只有死。”田牧师就觉得,别人都可以通过打工很好地生活,自己怎么可能会死在外面,她争战了两年的时间。

田牧师到了35岁才结婚,丈夫现在也在教会事奉。他之前在教会上混,会抽烟、喝酒和打架,看起来很潇洒。后经一位姐妹介绍,他信了主,并于1999年和田牧师结婚,育有一女。按照医学角度来说,红斑狼疮是会遗传的,发病的时候不能怀孕,但直到现在,他们的孩子很健康。

吃过很多苦,田牧师劝勉年轻的基督徒:“信主,钱多钱少不是问题,有感恩知足的心很重要。”她分享,那个时候比较艰难,可是只要哪里有培训,她就让丈夫去学习,读大专班和教牧班,告诉他只有生命改变了才有见证,不断学习后,他慢慢就走上了事奉的道路。“那个时候我就想,就算每天喝稀饭我都愿意,因为有见证对教会是好的,我就是想让他出去多学习,费用都是我自己负担,那个时候,我每个月差不多300元,我是2000年生的孩子,他去学习,生活也很困难,但我还是想让他去学习。”田牧师告诉笔者。

她还回忆,最难的一次,半个月的时间,手上只有10元钱,要买米、菜和蜂窝煤,菜可以简单一点,但是没有米和蜂窝煤就没办法了。但那个时候,她分享,自己还不能随便用钱,而是要先拿出车费,去娘家背米回来。可偏偏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车祸,受了伤。

她刚毕业回赤壁的时候,信徒很少,他们都在家庭中聚会,约有二十多个老年人。现在有500多信徒。2007年到2010年他们一直为事工祷告,直到2012年才批下建堂手续。“虽然还欠90万的债务,但是很感谢,我们建堂都是靠信徒奉献,外援几乎没有。”

她讲了一个见证:建教堂的时候,原址有高山要推走,教堂后面有很大的电线杆,需要挪移。当找到有关部门的时候,得到的回复是要弄的话根本不容易,变电站要停工会有损失,教会也需要付两万多。他们就不断祷告,刚好有一个人要建房子,把电线杆推掉了,这正好帮教会解决了问题。

那时,田牧师每天跟进建堂事工,有时工人无论忙到多晚她都要看着,以了解情况和保障安全。现在教堂能容纳1000多人同时礼拜,教会同有六位全职同工,是神学院或者教牧班毕业的,其余都是义工,他们没有工资。

为了发展教会,2004年的时候,主要同工、特别是传福音组和祷告组的同工都离开了赤壁市基督教堂,后来建立了市基督教沐恩堂。“我们这里像个空壳一样,得重新开始,不过都是为了福音的缘故。直到现在为止,两个堂的关系都很好,有事了商量着一起做。”田牧师谈到了当时的艰难以及现在的发展。

说到教会建设,田牧师分享,他们很注重牧养。但从2012年到2015年,这三年都在忙建堂的事情,她就想,等这事解决,安定下来之后还是想培训同工、传福音和开展牧养工作。

事奉快三十年,她分享,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难,但在教会里有弟兄姐妹的爱,觉得很好。“我们对弟兄姐妹比较真诚,不嫌贫爱富,在信徒的心中,也觉得牧师很实在和真诚。很难的时候,信徒给了我帮助。”

说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就聊到了年轻同工。赤壁市基督教堂里弹琴和使用电脑的姊妹都是刚毕业的。田牧师还谈到之前在教会事奉的一位弟兄,因为工资不高,在结婚后迫于生活压力,就离开教会,去外面工作了。

田牧师表示,等债务还清了,他们想聘请一些年轻的同工过来,“毕竟教会要发展。我们年纪大了之后,好像跟这个时代也脱轨了,不会用电脑,也不了解年轻人的状况,所以需要兴起年轻的同工。”

最为难得的是,50岁左右才信主的母亲一直很支持她,18年的时间一直陪着她走事奉的道路,母亲现在已经84岁,曾经出过很大的车祸但没有瘫痪。田牧师分享:“她说,我帮你没有别的,就想着,我服事你就是服事神。”她妈妈年轻的时候患病,信主后身体变得健壮,“前段时间她还去山上了”,田牧师边说边哈哈大笑,“多年来,家里做饭、买菜和洗衣服,全都是她在做。我的孩子生下来后,我基本上没管,白天和晚上都是母亲在带。我的同工就说,我很享福。”

“你们好好事奉神,要有信心!我生孩子的时候很困难,但弟兄姐妹有爱心,给我送了很多肉、鱼和鸡蛋,放到冰柜里我根本吃不完。在神的家里就是这样,我要求也不高,有吃的穿的就满足了,”田牧师说。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