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宗教中国化”系列之二:坚持中国化方向 探索神学教育新路子 —— 福建神学院办学水平跃上新台阶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福建神学院认真组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活动,并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学院面貌焕然一新。

福建神学院是1983年经国务院原宗教事务局请求国务院办公厅同意,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性基督教大专院校,2015年3月16日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升格为本科高等基督教院校,学制4年,规模200人。学院现有在校生135人,专职教师20人,兼职教师27人,藏书8万种、10万册。34年来,全院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充分发挥了培养全省基督教爱国爱教合格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共为全省基督教会输送了1500多位教职人才,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各地基督教爱国团体和教会的骨干力量,赢得教内外的广泛赞誉。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福建神学院更是认真组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活动,并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学院面貌焕然一新。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以三自原则为根本努力培养合格人才。福建神学院长期坚持着眼于确保福建基督教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开展教学活动并努力培养和造就能按“三自”原则办教的合格的基督教教职人才。针对该院校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个别学生不愿参加升国旗仪式、有的甚至在毕业试卷答题中对三自办教原则提出质疑等严重问题,5年来开展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活动,院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基督教爱国主义教程的授课,帮助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国基督教史观。同时以开辟第二课堂等形式,定期组织学生走上社会、进入教会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践行动,亲身感受国家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和基层教三自办教成果,加深对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正确认识,进一步认清当前我省基督教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局面。目前,全院上形成了自觉学习“三自”贯彻“三自”和宣传“三自”的良好氛围,每周一早上的升国旗仪式已成为师生自觉参与地例行活动,中国基督教爱国爱教、作光作盐、荣神益人的优良传统蔚然成风。

二、以升格为本科为动力大胆创新神学教育。举办本科高等基督教院校为福建神学院在新的历史条件继续培养合格人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院领导一班人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研究制定了福建神学院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人才兴院、课程建院、图书立院和发展强院”四大举措,最大限度挖掘福建神学院教育、培训、研究设施和功能,充分发挥全日制神学生培养、在职教职人员和神学思想建设“三个基地”作用。探索神学教育学分制,即以品格塑造、能力训练、神学知识三个部分的总分作为学期或毕业总成绩,注重学生的政治素质与灵性修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立志从事宗教事业的“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基督教教职人员队伍。为了贯彻落实基督教中国化要求,学院成立了神学思想研究室,从地方高等院校引进两位宗教学专业博士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在福建神学院设立宗教研究、教学、实践基地,并开辟学术大讲坛定期开展跨界学术互动交流,助力高校优势资源提升福建神学院办学质量与水平,取得显著成果。

三、以新院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福建神学院新院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了新形势下我省基督教神学教育活动的开展。院领导班子从抓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靠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办学环境。近年来先后辞退了10多名思想不安心、工作不尽心的教职员工,通过择优劣汰,培养和建设了一支过硬的教职人员队伍,促进了学院全面建设。

四、以办学为主体为抓手落实有力组织保障。坚定福建神学院正确的办学方向必须为其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帮助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从机制上确保省基督教两会能够有效发挥办学主体作用。一是在福建神学院章程上明确省基督教两会为办学主体,即福建神学院在省基督教两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二是在福建神学院领导班子建设上明确省基督教两会主席、会长作为福建神学院院长和董事长的当然人选,其他班子成员为董事会成员,使省基督教两会班子通过董事会的形式实现对福建神学院的民主监督与集体领导。三是福建神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强化了省基督教两会办好福建神学院的责任意识,有效调动了班子成员群策群力办好福建神学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作者单位为福建省民宗厅,本文刊《中国宗教》2017年第7期。

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