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首页>教会>正文>

逾越三日的含义及崇拜礼仪

耶稣在地上共三十三年时间,其中最后三年是他的传道生涯,最后三天是十字架之路。这三天发生的事件包括最后的晚餐、审判、和耶稣受难,被称为圣三日,也叫“逾越三日”(从周四的日出到复活节的日落)。逾越三日始于濯足日,这个旅程从带领我们进入最后的晚餐到十字架,从十字架到复活的清晨。

圣三日的庆典通常超过三天时间(周四、周五、周六和周日),纪念主的受难、埋葬和复活。圣三日作为一个崇拜被庆祝,旨在凸显主耶稣的死亡和复活的神圣动作之间的统一性(参罗马书4章25节),是教会年历的核心庆典。

濯足日(Maundy Thursday)是复活节前的圣周四,是源自拉丁文mandatum novum,意思是新命令。耶稣为门徒洗完脚后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翰福音13章34节)濯足日崇拜的焦点是庆祝耶稣在生平最后一周所做的三件事:1、为门徒洗脚;2、亲自设立圣餐;3、赐下彼此相爱的新命令。

由于濯足日作为圣三日崇拜的第一日(第一部分),没有差遣祝福礼,但有“剥去圣台(stripping altar)”的仪式。圣餐后,当诗班或领唱和会众唱诵《诗篇》22篇或120篇时,进行“剥去圣台”的礼仪——将所有台布、蜡烛和鲜花等装饰物都撤走;不能移动的,如雕塑等,用紫色或黑色的布盖上,人们只能见其轮廓。当教会变得黑暗,信徒在沉默中离开,没有差遣礼或说任何的话语。“剥去圣台”的礼仪动作有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它具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耶稣的尊严被剥夺,如同他的里衣被兵丁拈阄分了一样。这礼仪动作有力地再现了被杀的羔羊甘心为了人类的罪孽受尽凌辱:其次,视觉上,尽量使崇拜空间变得空荡,与其余的圣三日形成对比。到受难日,崇拜厅不再有鲜花、蜡烛、祭布和礼袍等,直到复活节时,再为崇拜空间重新布置上鲜花、蜡烛,并使用最好的祭布和礼袍。虽然它们不能代表复活,却象征着我们的忧伤转为喜乐,神圣的耻辱转为高升。

这一天也叫主设立圣餐日。有些教会在这一天晚上举行圣餐礼拜,方式多样:有烛光礼拜礼,礼文式圣餐礼,一般举行的圣餐礼。崇拜中有讲道或灵修,借此给予信徒灵性上的培养,思想主为我们钉十字架舍身流血的大爱。

周五为“受难日”(Good Friday),亦称“耶稣受难瞻礼”,是纪念耶稣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节日。福音书记载,耶稣受难死后第三天复活。公元325年,在尼西亚大公会议规定了每年的复活节日期后,即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为救主受难日。教会通常中午12点至下午3点举行特别礼拜,信徒在这一天要举行“耶稣受难礼拜”,以纪念耶稣。

受难日并非只是“悼念”人性的耶稣之受苦,而是纪念上帝有意使基督受辱而实现对世界的救恩计划——这也是四福音书共同重复强调的主题。从这个角度而言,的确可以称受难日为“上主的星期五”和“美好的星期五”,信徒在此日聚集,并非为了悲痛地默想人性的耶稣垂死的痛苦,而应该在创造主的救恩目的中欢欣,因他甘愿为创造物受苦牺牲。而作为基督跟从者的我们,对这份爱的牺牲,最好的回应就是为着这个世界将自己献上。因此相较于其他节期,受难日崇拜是最主要的代求场合,我们应该为上帝为之舍己的天地万物代求。追溯到早期教会的某些传统,受难日崇拜包括了一整年中最长的代求,称之为“庄严的代求”(solemn intercessions),其内容包括为世界、教会和当地群体的需要而代求。

受难日崇拜,每年诵读的福音书都是取自《约翰福音》中有关耶稣受难的记载(《约翰福音》18章至19章的记载大概是最普遍被使用的,并以戏剧性的方式诵读出来)。也有一些教会诵读“基督十架七言”,七段经文及其主题分别是:1、饶恕(Forgiveness,路加福音23章34节);2、救赎(Salvation,路加福音23章43节);3、关系(Relationship,约翰福音19章26到27节);4、弃绝(Abandonment,马太福音27章46节或马可福音15章34节);5、痛苦(Distress,约翰福音19章28节);6、得胜(Triumph,约翰福音19章30节);7、复合(Reunion,路加福音23章46节)。为了帮助信徒更好地默想经文,可以唱与经文内容相配的诗歌,例如《十架七言》(《赞美诗(新编)》补充本74首)。

受难日崇拜圣餐的部分只分享饼和杯,但不必祝谢饼和杯,因受难日崇拜是濯足日的延伸,故此可以使用前一天崇拜中祝圣过的饼和杯。圣餐桌和讲台上没有祭布,也没有任何的装饰,洗礼池中的水也要放干。这样简单和空缺的场景,可以使我们经验到上帝的缺席,正如1世纪的门徒背弃了上帝一样。

在受难日,教堂一般不设鲜花而饰以黑布。有些礼拜堂撤去圣台上的鲜花,把圣台上的十字架披上黑纱,牧师主领礼拜时带黑圣带。这些教堂可以自行决定,不求一律。

复活大守夜(The Great Vigil of Easter)是逾越三日的最后一个部分。在早期教会,复活大守夜开始于主日的黎明前,信徒在黑暗中进入教会,在天亮时离开。这样的设计是对大斋期的总结,并为进入复活期提供过渡。虽然现在大部分教会都是在主日前一天(星期六的傍晚)开始庆祝复活大守夜,一般而言,崇拜一直延续到次日的凌晨,但是崇拜主要内容和神学意义没有变。崇拜分成四个部分:1、火之礼仪(源于4世纪);2、圣道仪式(七处的旧约经课+书信+福音书);3、圣洗礼(祝圣水,洗礼和坚振礼)和重申洗礼誓约;4.圣餐礼。

圣三日作为一个崇拜,却分成三至四天进行,其目的是为了给予崇拜者更多空间默想和反思,这位创造并统管万物的主、受膏的圣洁超越者竟然愿意为了那些喊着“钉死他,钉死他”的人类受死与复活,这份无人能够测量的奇妙、深广的舍己大爱。借此大爱,不断更新基督在世身体——教会的生命,并向世人显明救恩的奥秘。

内容来源
     《崇拜灵修记事手册》,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
      《基督教仪式和礼文》,谢炳国,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