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论神学思想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引言

什么是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思想建设是否有损信仰的纯真?为什么要有神学思想建设?这些都是令一些基督徒疑惑并担心的问题。季剑虹长老解释“神学思想建设是传道人、信徒和教会用来阐述所信的对象和所信的内容的系统直接表述。”基督教之所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原因之一在于它的神学思想能随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不断发展变化,从深层次上解决基督教的本色化与处境化的问题,使其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与当时当地的文化、历史、民族融为一体。由此可知,神学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的信徒对其信仰进行处境化的理性思考的结果。中国教会需要有自己的神学思想,但缺乏对于神学思想建设的兴趣。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不但与教会领袖、教牧人员和神学院老师有关,更是与中国教会的信徒有关。教牧人员是个特殊的群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护教责任,建设好中国教会的思想建设是现代教牧人员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护教的作用。从1998年的济南会议到如今已有12年时间了,神学思想建设在教会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同工和知道神学思想建设的信徒都举双手赞成这项“圣工”的开展。

一、神学思想建设的必要

为什么国内教会领导阶层这么重视神学思想建设?丁主教在一篇短文《调整神学思想的难免和必然》(载《天风》2003年3月)中说,神学思想建设并非什么不寻常的事。有二千年历史的基督教不断有神学思想。若不说“建设”,可说“发展”,也可说“调整”。他举了很多例子。就现今中国基督教而言,某些历史条件使神学思想建设成为迫切的需要。

1、进行神学思想建设是为了回归到真正的基督教。或者说,是为了回归到基督教的本真。在基督教神学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相当程度的影响。在神学方面,可以从圣经中明显看出,如约翰福音、路加福音、保罗书信等,就很清楚地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基督教在西方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使很多抽象的神学观念落实成为一套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成为可供实践的具体宗教,顺利地完成它的神学思想建设的任务。逐渐地希伯来式的基督教与希腊、罗马以及以后的历史文化完整地整合在一起。

历世历代、不同地域的基督徒都结合社会、文化的变迁,对自己不变的信仰作出适时的思考和理论阐述。神学思想建设是基督教的基础建设,没有它,信仰不能系统化讲解;教会也没有理论指导,更不可能谈到发展;所以,神学思想建设的适时进行是必须的。基督教从唐朝传入中国到今天已经有1300多的历史年了,但无论是唐朝时期的景教,元代的也里可温,还是清朝的天主教都未形成气候,亦没有深厚的根基和建树,而都是昙花一现。究其根源,只能说其各个时期的基督教信仰都是孤立于中国的本土文化而存在,这也是其不能长存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基督教才有大规模的传入。但当时所谓的中国基督教不仅在组织上、经济上受外国差会控制,传教工作也多由外国传教士担任。那些传教士大多抱着强烈的民族优越感来“拯救中国人的灵魂”。他们按自己所接受的神学思想来传教,其内容不乏有否定现世,强调世界黑暗没有希望,只有信耶稣才能来世享永福;鄙视中国文化,认为中国人贫困落后,就是因为拜偶像,西方国家富强是因为相信上帝等等。严格地说,在旧中国,基督教只是外国差会的“传教区”,不是真正的中国基督教,更谈不上有中国基督教自己的神学思想。吴耀宗先生在1948年所写的《中国基督教的时代悲剧》一文中,曾经尖锐地指出:“中国基督教的信仰与思想,几乎就是美国式基督教的翻版,”它是“逃避现实的,个人主义的,奋兴式的宗教。”新中国成立以后,基督教开展三自爱国运动,提倡“自治、自养、自传”。特别是“自传”,不仅是指中国人自己传教,而且涉及所传的内容,应该“自己发掘耶稣福音的宝藏,创造中国信徒自己的神学系统”。

2、进行神学思想建设是为了让中国人更理解基督教。 
因为基督教只有用中国人所懂的语言观念来表达,我们的同胞才能明白.在中国宣教的过程中,在这方面也已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致使之成为沟通的媒介:如在译经方面用“道”来表达Logos。这就是用中国人所懂的词汇、观念来表达信仰中的意义。“文革”以后近二十年,基督教的教牧人员因忙于建教堂,恢复各种活动,而其所传讲的信息还是停留在西方传教士的阴影之中。可喜的是,教会信徒人数发展较快,但这却使一些本来没有神学根基以及不大有神学思考习惯的教牧人员更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容易看到神学思想滞后对教会前途的严重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所传的信息还是用陈旧的神学思想包装起来的,我们就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聆听和接受。当年耶稣道成肉身到世界上来,带来的就是新的信息,我们称之为新约。新约就是来发展旧约的。在马太福音五章耶稣曾多次提到:“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耶稣在这里告诉我们天国的信息随时代的变迁,其外在的形式也在不断的进行着自身调整;所以,我们的神学思想也需要更新,才能令人信服,对基督的信息才能被人重视。中国教会在即将开始的新世纪里能否坚持走三自爱国办好教会的路,关键就在于神学思想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中国教会正在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其宗旨关系到中国教会的前途和命运。

二、神学思想建设的重要性

经过这十二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教牧人员和同工认识到神学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神学思想建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纯正的信仰;有助于我们拓展信仰视野,丰富了教会的讲台信息全面诠释和理解圣经真理;有助于提高我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消除一些片面、落后和狭隘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与周围人群和谐相处,共同致力于对真、善、美的追求;有助于我们挖掘和弘扬时代的信息,引导教会健康发展。

1、深化了信徒对信仰的理解

十年来,通过神学思想建设及其成果转化,中国教会的广大同工和信徒对许多神学主题的认识有了改变、提升和拓展。例如,对于教外是否存在真善美的问题,以往的不少信仰观点对此持否定态度,但随着对“宇宙的基督”等神学主题的思考、研讨,现在更多的人坚信一切美善的恩赐都是从众光之父那里来的。再如,在“爱弟兄”与“爱众人”之间,彼得后书中仅是一个逗号之隔,然而在中国教会有的信徒心中却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神学思想建设一开始就深入讨论了这个问题,使多数同工回到《圣经》的教导。特别是在为“5•12”汶川大地震灾区捐款中,类似“这捐款是否给灾区信主的人用?” 这样的问题已经很少有信徒问了,反映出信徒在此问题上的认识已得到提高。又如,在对人性的神学判断中,过去一些同工和信徒否定人的价值,也导致对人类尊严的否定。神学思想建设帮助基督徒认识到,人在上帝面前确实是需要拯救的罪人,但人从创造之主而来的荣耀形像并未丧失殆尽,人类尊严的灵性基础依然存在。

2、增强了基督徒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关怀社会是基督教的传统,服务他人是基督徒的本分。神学思想建设强化了“一个好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好公民”的意识,使中国基督徒对爱国守法、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等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也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 在洪水、“非典”、冰雪之灾时,都曾流淌过中国基督徒的爱心暖流。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除了为遭难的同胞祈祷之外,各地教会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据基督教全国两会不完全统计,各地基督教两会和基督徒向灾区捐款已超过1.5亿元,还捐赠了大批急救物资。捐款数额之大,在中国教会史上前所未有,这充分显示了基督徒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受神学思想建设的启迪,越来越多的基督徒逐渐走出了只关心个人得救的狭隘信仰模式,关心他人、关爱社会,遵行耶稣“爱人如己”的教导成为其信仰的一部分。更多的教会和信徒认识到,服务社会是教会重要使命之一,它与传福音一样也是教会的圣工。现在各地教会纷纷开办敬老院、医疗诊所、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尊老、义诊、扶贫帮困、助残助学等社会服务活动越来越多,赢得了社会广泛一致的好评。

十二年来,神学思想建设为进一步改善中国教会在社会上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仅增强了基督徒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的认同感,也促进了基督徒与不同信仰者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为中国基督教的健康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社会环境。

结论: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伟大使命,也要承担起思考的重任,因为21世纪是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也是一个真正发挥教会在社会中承担重要社会功能及起积极作用的时代。为了更好的传扬基督纯正的福音,更好的服务社会,更好的坚持反对迷信、杜绝异端邪说的生发,就要重视神学思想建设的工作,作为基督徒我们意识到:用当代人的语言,使用当代人的理念,向所有的人传扬主的福音,处境化是必须的环节,但神学思想的调整是处境化的细化,也是处境化的手段,其目的绝非更改信仰,而是彰显信仰,用当代人所能理解的语言向他们传福音。“与时俱进”既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神对今日教会的要求,我们应当顺服回应为我们创始成终的主耶稣基督的呼召。

参考书目:

《金陵神学志》2008年第一期,第4页;2003年第五十六期,第85页;《丁光训文集》,艺林出版社,南京,1998年;《南京教会简史报》,2002年第一期;许志伟:《基督教神学思想导论——序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本文作者为广东揭阳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