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一个与牛郎织女相似的故事,却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下班,刚刚到家,打开微信看到了兄弟的留言:七夕节到来,这是个爱情的节日,可否写一下您与妻子约会的有关话题。

看到留言,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顺便告诉了妻子。

妻子就在我的身边,正在整理晾晒很久的半干不干的梨子干,翻动的时候,将一片放入了口中。听到我说恋爱的事情,她咀嚼梨干的嘴,很夸张地嘴角向后,咧了一下嘴。

我知道那不是梨子果酸的感觉。

她仰起头,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囫囵地咽下口中的食物,开口说道:

“从嫁给了你,我就没有感受到恋爱的滋味,还约会?这回我看你怎么写?写完让我先看一看,你究竟和谁约会过?”

我只能微笑着面对着她,因我无言以对,我们的确没有恋爱经历。属于那种先结婚后恋爱的那种,和七夕节中牛郎织女的一见钟情相似。

七夕节的爱情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七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巧遇放牛的牛郎,二人一见钟情,织女便决定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牛郎用担子挑着一双儿女追赶织女。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阴历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牛郎织女的传说完全是虚构的故事,因描述了坚贞不渝的爱情,所有广为流传。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以“牛郎织女”来描述夫妻的恩爱。

我与妻子也是一见钟情的,她的父母离世早,她住在条件优越的哥哥家。一次偶遇,让我因她的容貌心动,那感觉是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一种真喜欢 。我主动表白了自己的想法,她没有拒绝。刚刚相识不久,我们的爱情,遭到了她哥嫂的反对。原因是我像牛郎一样,家境贫穷,那时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

也许是她的任性,也许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她居然离开哥嫂,选择了与我在一起。没有过多的恋爱经历,也没有过多的物质生活,我们也过起了牛郎与织女般艰辛的生活。

我们住过不足十平米的小房,用雨水做过漂泊异乡的第一顿新家的饭菜。她与我一起过着如同浮云漂浮不定的生活,始终没有一句怨言。她很喜欢打扮自己,可自从选择了我,她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时候,我曾经含泪说她傻,凭着她的容貌与气质,完全可以找一位强过我百倍的男人,可她却死心塌地认准了我,一个还不如牛郎的人。她含泪安慰我说“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世间很少有海枯石烂的爱情,很多人间的爱情是经不起岁月的洗礼。很多夫妻可以风雨同舟,但经不起风和日丽生活的考验。我们夫妻也是一样。

十九岁她嫁给了我,风风雨雨我们一同度过了那煎熬的日子。然而,生活好了,反而我们的矛盾却多了起来。随着孩子的出生,终于有一天,我们彻底失去了牛郎与织女的恩爱生活,矛盾越来越多,争吵不断。

我开始讨厌她那不饶人的性格。她也后悔没有恋爱的经历,没有看清我这么个人,就义无反顾地嫁给了我。已经长大的孩子,常回忆过去说“我是在你们争吵中长大的。”

那时我们都厌倦了生活,但与牛郎织女的爱情结局完全不同的是,牛郎织女被上天拆散了他们的婚姻,打破了他们的美满生活。而我们的天父,却将一个即将支离破碎的家庭,变得美满幸福了。

2000年一次生与死的苦难,彻底地改变了我,使我的生活从新回到了信仰的里面。神的话语开启了我,使我明白了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男人在家庭中当尽的本分。应当看到姊妹乃是软弱的器皿,在家庭中应当过多地关心爱护她们。因为她们是男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是来至男人最贴心的地方。丈夫要爱妻子,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二人要成为一体。这都是天父对我的教导。自从有了信仰,我知道了如何处理好家庭的关系。

当我改变了的时候,天父做了奇妙的工,我的家庭彻底地都改变了。这就有了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截然不同的结局。

一个是虚构的爱情悲剧,一个是现实版的,破镜重圆的美满家庭。

好了,我的爱情故事讲完了,对于已婚或是恋爱的弟兄姊妹,我有一个忠告:把信仰融入生活是蒙福的,信仰能处理好所有的家庭关系。除此之外,我的兄弟也给出了一点建议:

夫妻间不能因为经常生活在一起,就忽略了单独相处,经常夫妻二人聚聚,一起聊一聊各自的心里话,这对婚姻关系挺重要的。哪怕一年一次也行,像牛郎织女那样定期有一个属于夫妻二人的节日,对婚姻会有好处的。

这建议很好,一同写在这里。最后,祝愿所有天父的儿女们,都拥有一个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生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辽宁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代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