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双暂停”后的小组活动和探访的重要性与思考

受疫情的影响,各地很多的教堂已再次停止了线下的实地聚会,信徒也不能到教堂参加敬拜、赞美、听道和奉献等信仰活动。 

最近,笔者通过网络和几位乡镇教会的牧师、长老等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对于他们教会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感觉有一定的代表性。

暂停实地聚会的教会大致分为五种情况:一是众多教会转为线上聚会、牧养,包括证道、赞美、灵修、堂务报告、奉献等;二是本堂在网络没有任何信仰活动,传道人不讲道,不带领会众灵修,只是“一对一”的转发神学院牧师、教师或其他教会传道人的讲章;三是“小组活动”,就是几个人小范围的查经、灵修、祷告、听道等;四是组织探访,通过探访加深与信徒的沟通;五是有的个别教会的传道人干脆就“躺平”,吓得什么也不敢做,躲在家里“瑟瑟发抖”,默然不语。

许多“双暂停”教会存在的普遍一个问题就是:奉献款减少,有的教会专职传道人已经几个月没有工资了,但是他们还在艰苦的“跋涉”,服事没有暂停。

关于“双暂停”后教会的牧养,应该纳入我们各级两会和教会的主要议事日程上来了,引起足够的注意和采取适宜的措施。因为国家已经提出了防疫“常态化”的概念。在全球疫情不断加速蔓延态势下,疫情防控在短期内完全结束是不可能的,很有可能较长时期处于疫情防控的状态,这是基于疫情防控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所决定的。因此,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特点,及时、准确的调整教会的牧养方式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总是依赖教堂恢复线下实地聚会,也不能完全依赖网络的云端牧养,因为一旦《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如果没有《许可证》恐怕网络也不能聚会了。三年多来的抗疫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教会恢复聚会了,也是暂时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也会再次暂停,因为疫情是反复的。

几年来我们的教会就是这样从暂停、恢复,恢复、暂停中走过来的。在这种交叉的、反复的“拉锯式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心理准备,要有两手准备,甚至是“多手”准备。即使教会暂时复堂的,也不要沾沾自喜,以为“天下太平”、万事大吉了。不会的,因为要防疫要“常态化”了,所谓的“后疫情时代”只是一厢情愿的,没有什么“后疫情”,只有常态化。所以我们的基督教两会、教会就要在服侍、牧养等方面,也有一个常态化的思想准备、常态化的实际准备、常态化的作为,否则很难适应形势,总是在“打被动仗”。我们不能左右疫情,但是我们不能被疫情“牵着鼻子走”,而要积极、主动的在疫情常态化中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的福传路子来。

这里笔者认为应该重点说说和思考的就是小组活动和探访,在目前双暂停的教会来说很重要,是一种重要的实地补充渠道。下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供参考。

一、“小组活动”

之所以给小组活动加上引号,就是说这和教会正常的小组不一样,既不是家庭教会聚会,也不是真正意义上教会的小组聚会,应该叫做“家族聚会”、“亲友聚会”或许准确一点儿,即家族成员、亲友们的聚会。这种形式适合于不是疫情的封控区和高风险地区,虽然是“双暂停”,但没有疫情危险,地方对人员流动管控相对宽松,可带着口罩自由活动的地方,尤其是乡镇、农村的教会。

这些小组活动的特点是:1、人员少,就是几个信徒;2、有亲属或乡里乡亲的关系,有的就是家里人;3、就是在居住地的周围,比如前后院、左邻右舍;4、聚会形式比较简单,不是那么“正规”,但充满亲情、友情;5、尽管是家族小组聚会,但读经、祷告、赞美、听道、分享、奉献(给教会的奉献二维码)基本都有;聚餐,也是家族或亲属、邻舍的聚餐,赞美声中其乐融融。笔者就曾经应邀参加过一次,大家在一起互相交通、交流,餐前祷告、饭后祷告,很是喜乐。

有的教会这样的“小组”有数十个,使许多的信徒都在里面。对于这种小组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教会没有统一的安排,因为基本都是自发的、自己组织的。但是教会和牧长也是掌握情况并加以关注的。其组织架构大体上是教会——片区——小组。比如划为东西南北片等。有的教会的教牧同工和骨干信徒会按照分工、分片去这些小组,主要是分享、交通,一起敬拜赞美等,信徒也会或现金、或扫码为教会做奉献。这些去“小组”的教牧同工和信徒很是辛苦,要在一天内走村串户几个“小组”。一位主任牧师告诉我:她要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要在网络学习神学院的课程,一旦教会有去小组的活动,她还必须带领教牧同工去参加;有的传道人还要在春耕或秋收时节帮助小组成员种地、收获,在做农活的同时交通、奉献,在广阔天地里高歌赞美。

必须说明和强调,这种小组和正常教堂的小组聚会有区别,也应该不属于宗教活动。宗教活动,指信教公民的集体活动,一般应当在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内举行,由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团体组织,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而我们说的小组不属于这种活动。区别就在于面广、点多、人数少,谈不上是“集体活动”,甚至谈不上是那种严肃的、庄重的宗教聚会。正常的教堂小组聚会应该在宗教场所举行,有场地、有讲桌、有十字架等形式,而且人数从数十人到数百人、数千人不等。但是这种小组没有这些形式,就是在家里、在“炕头上”、甚至是在餐前餐后,家里人、亲属、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的聚在一起“串门儿”,谈信仰、读经、听道、以歌声赞美,喜乐的荣神益人,好像是在“唠嗑”、拉家常中聚会,不能说这就“违法”了。笔者还亲眼目睹了一个街坊邻居的小组,在户外播放基督教音乐广场舞赞美的场景。

这种“家族式”、“左邻右舍”的小组聚会方式值得借鉴。

二、探访联络

罗马书12章5节说:“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双暂停”期间,不能实地聚会,但是小规模的探访联络,各地许多教会都在进行。这种探访既是慰问那些老弱病残的肢体,也是去了解他们的情况,知道他们的需求,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也在一起分、交通。在暂停聚会的情况下,这种探访是网络牧养的重要实际联络。

探访联络的主要对象是:教会的养老院肢体,老弱病残的肢体,困难的肢体,遇到环境、有困惑的肢体,有归天家的肢体,有其他特殊情况的肢体等。

探访的形式主要是:由教会或两会的牧长带领人数不多的教牧同工按照防疫要求前去探访联络。有的送去慰问金,有的送去慰问品,有的既有慰问金也有慰问品。

探访的时间段是:有的是定期去探访,有的是不定期的探访;有的是在节假日探访,比如圣诞节、复活节、国庆节,春节等,还有的是在主日探访。

探访的主要内容是:慰问、交通、分享、见证、了解情况、帮助打扫卫生、为行动不便或老年的肢体洗擦身体、洗头、洗脚、剪指甲、理发,在食堂帮厨等,送去在基督里的爱。有的老弱残肢体每到教会要来探访的时候,他们会提前知道,很是兴奋,一直在盼望着。所以当他们看到教会的教牧同工和弟兄姊妹的时候,显得非常的喜乐。甚至探访结束后,还拉着手依依不舍的相约再会,因为他们孤独,他们需要关怀,需要和自己熟悉的牧长、肢体交流。有的一百多岁的老姊妹在阳台目送探访的同工离去,挥手,很是感人。

无论是城市的教会或乡镇的教会,探访联络肢体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有的教会探访组在一天之内要横跨几个区,行程在百公里以上,多数城市的探访对象居住的条件不是太好,有的住7楼,那也要一家家的爬楼梯,有的牧长本身就腰腿有病,但是也要和大家一起探访;有的退休牧长80多岁了,也和探访组一起到各个探访的肢体家中去,一个个的走访、慰问、联络。他们有的五点多钟开始出发,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结束探访。一位姊妹告诉我,春节前的一次探访,大雪后村里的路也看不清楚,就在垄沟里坎坎坷坷的往前走。大冬天的也不觉得冷,都冒汗了,有时候还会绊倒。但是大家还是互相鼓励前行,在赞美歌声中前行。

农村教会的探访更为辛苦,特别是在冬季的北方教会,有的探访组的成员要顶着北风烟雪,在雪地里一个村、一个村的走,有的因为没有车、有的因为车辆无法通行,一户户的走访。为了赶时间,有的时候连午饭也不吃;一些没有车的教会,则是探访的同工开自家车东奔西跑;南方教会的探访有的时候会在水患的时候,会出现道路不通,放弃车辆,扛着慰问品淌水步行……

更为可贵的是,有的农村教会由于长时间的不能实地聚会,而且教会中信徒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他们的奉献有的是以蔬菜、粮油等实物奉献,有的没有智能手机,所以奉献款基本很少,甚至没有。有的教会专职传道人几个月都没有发工资了,教会账面所存的资金也不多,为了购买慰问品,有的传道人在没有工资的情况下,要从家里的积蓄拿出钱来,自掏腰包去慰问、探访,还要响应号召为社会抗疫做奉献。

“双暂停”之下的探访果效有六点:一是进一步联络、密切信徒和教会的关系,使得他们感受到在基督里的爱和帮助;二是能够使“羊”不被“遗弃”,不被异端拉走,始终在以基督为元首的教会当中;三是和探访对象在一起敬拜、赞美、读经、分享,是一种在新形势下教会牧养的一种补充;四是能够把教会和主内其他弟兄姊妹的心意带给探访的对象,使他们感到温暖;五是及时的把教会的情况、信息和探访对象沟通,肢体也可以在不去教堂的情况下奉献;六是及时了解、掌握信徒的情况,解决他们身心灵的问题,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困难。

综上所述,“双暂停”期间教会在遵守防疫要求的情况下,对于小组牧养和肢体的探访联络是必要的、是有益的、是可行的。我们应该想到:假如再次“双暂停”、网络牧养不允许了,怎么办?在不能实地聚会、不能网络聚会的情况下,我们的教会不能以不变应变、“躺平”,不能不作为,不能以“祷告吧”、“交给神吧”为托词自暴自弃、惧怕畏缩,不勤于传道、不理睬肢体、不去行动,一味地等待。只祷告不行动,那是“空对空”。

我们各地的许多两会、教会都有不同的方式进行小组牧养和探访联络活动,还有许多的牧养方法和渠道,这些是值得借鉴和推荐的。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传道人、信徒,把自己教会在防疫常态化下牧养的好方法、好的做法、好的思路,介绍给各地的教会,使我们能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抗疫常态化下,具有中国基督教新教特色的牧养道路。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代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