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一间百年老堂的事工计划(二)

四、传福音的方法与策略

基于理论与实际情形的考量,笔者认为教会的布道需要涵盖多种形式,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既需要大众型的布道,也需要个人性布道,还需要行动型的布道,如爱心关怀布道、丧事预工及跟进布道,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建立在整个教会架构之上的模块布道,比如以小组的方式来布道兼牧养。 

五、如何实施

就大众型布道而言,我们应当更加注重会后的跟进工作,因为布道大会不可能将全备的福音深入到每个听道的人心中,而真正的决志必须是在领受神道之后的一个清楚的转向;就个人性布道而言,我们需要传递布道的异象、热忱以及方法,前二者可以透过一般性的讲道来传递,后者却需要适当的培训,如教导他们三元布道、四个属灵的原则等具体的布道方法;就行动型布道而言,我们必须同时做好预备与跟进的工作,并且要凸显行为的重要性,在这个策略中行为的重要性要超过传递的技巧性,这是一个人人(甚至包括真理不明白的人)都可以作的事情;就整体性的模块布道而言,我们需要建立整全的牧养体系,使之成为一个可以良性循环的牧养系统,另外,也需要培养足够多的小组带领者,透过小组的模式,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将得到最最全面的跟进与牧养。 

六、预见的困难与预期的成效

(一)预见的困难

1·异象的传递

一个百年老堂的情形有时可以以一个百岁老人来形容,他们的保守思想有时真的很难跟上传道人的步伐,而要传递这个异象,直到大部分人都持赞同意见,可能需要花上几年的时间。

2·经费支出的困难

假若教会真要照着我所说的方式去实行,那必然要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然而现在教会最最关注的是建堂,至于其它开支都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畴,如果为了布道而花去几万甚至几十万款项,是很难获得堂会通过的。

3·时间与精力分配的困难

目前,可以说从周一至周日除了教会整体性的聚会外,还有各聚会点的聚会,如果再想开展新的事工,就时间与精力方面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4·需冒一定的风险

此种风险主要指着露天布道来说的,因为内地还没有开放到可以允许露天布道的自由(某些特殊的情况需除外),这样,在教会要作露天布道事工便难免遭遇反对的意见,甚至即便整个堂会都能通过,只要有人通风报信,这些计划都将被中止,并且还有可能受到一定的处分,给日后的工作带来阻碍。

5·牧养系统的建立须经慎重的考虑与试验

一个好的布道策略,无论它的形式怎样完美,至终必须落实在整个牧养的体系之中,否则后续工作就会出现混乱,如果布道与牧养不能相互平衡而形成某个良性循环,那么布道的事工肯定会遭受挫折或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整全牧养系统的架构是需要花上相当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建立得起来的。

(二)预期的成效

如果教会真的能将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都充分调动并适当分配在每个布道的环节,那么可以预期的是,教会不仅将在数量上,更会在质量上呈现倍增的佳果。 

七、改进的建议

(一)巩固现有的事工,使新的计划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

虽然现阶段,我们会将主要的焦点放在义工的圣经培训,但并不是说必须等到他们都结业了,才可以开始新的事工,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脱离这个工作而单独去开展另一个全新的工作,因为学习并不只是课堂上的事,却必须与实际的牧养相结合。因此义工应当在课堂学习的同时进入到实际的工作领域,使现有的及即将开展的工作按着个人的程度被适当地分配给他们。

(二)先主后次

现在教会最重要的事工是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牧会系统,而这个工作正在摸索与试验的阶段,因为我们不仅有义工的培训,更有青年聚会的分组交通,前者是储备人力,后者是试验小组的模式,而我们会鼓励、安排更多的义工逐步进入到小组的事工,并使这个工作有新的突破。

(三)教授布道的方法

目前,我们的培训虽以圣经为主,却也会加入一些特殊的课目,其中,布道法就是一项最为实用的技巧,我们将邀请在这方面有特殊恩赐与经历的讲员来分享信息。

(四)开展家庭布道事工

即向家庭中未信主的成员传福音。我们可以在教会举办一些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聚会,比如在情人节举办未婚者的情侣聚会,或已婚者的夫妻聚会;另外,也可以派义工到弟兄姊妹的家中作家庭探访,特别是当他们的家庭发生意外事故或有特殊需要之时,我们要及时安排爱心关怀。

(五)完备现有布道事工

就丧事礼拜而言,我们应当投入更多的人力去关心、慰问死者的家属,并在丧礼过后,对他们有定时的回访,这种特殊的行动常会使他们对基督的爱有深刻的体悟;就大众型的布道会而言,我们需要有更多周密的安排,包括事先的祷告、会场布置、人员安排、决志单的填写与事后的回访等。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代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