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抹不去的记忆——我与石码“新大巷5号”的故事

图片 1.jpg

“石码新大巷5号”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解西基督教堂“欧阳侯牧师纪念室”西侧的小巷胡同里,是一间建筑面积只有90多平方,坐北朝南的普通平房,属于石码基督教解西堂的房产。上个月,解西堂委朱仕琪主任告诉我:“林弟兄,你外公曾在石码礼拜堂侍奉时住过的‘新大巷5号’重建工程已快完工……”

笔者的外公蔡振勲是一位一生无寸土片瓦的穷传道。抗战时,他从厦门曾厝垵礼拜堂逃难到平和,在文峰礼拜堂侍奉近十年。1948年,全国临近解放,他携外婆从平和转到石码教会(即解西堂)侍奉,石码堂吴乃文牧师和堂会让他在礼拜堂边的“新大巷5号”安下家。在这里,外公一住就是20年,直至1968年3月19日逝世。

图片 2.jpg

厦门曾厝垵礼拜堂的纪念碑铭是蔡振勲传道撰写的(张崇真拍摄)

六十年代,平和一中校园批斗活动频繁,校长王顺首当其冲被当成走资派受到批斗,而笔者父亲也同样被卷入其中。父亲虽然是解放后平和教育系统首位福建省教育先进工作者,也只不过是“生化教研组”主任小职,可是依当年说法,他的社会关系是极其复杂——父亲是基督教会办的小溪救世医院的专职传道,岳父是石码教会传道、大哥是漳州基督教东坂后堂的牧师、二哥是一贯道小头目、三哥是“现行反革命分子”,本人是基督教会办的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毕业,还当过该校一届学生会主席……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都成为了其受到牵连的缘由。

之后,平和“210”和“反复辟”两大派别的对立呈白热化状态,两派经常发生武斗,死伤不少人,学校被迫停课,老师被迫“失业”,学生没书可读,造反派天天登门找父亲“麻烦”,母亲生怕父亲身心再受伤害,动员父亲带上哲弟一起离开平和。他们清早一起出发,从县城步行100多华里,直到晚上才到龙海石码,“新大巷5号”便成为父亲的避难所……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躲过“风头”之后,父亲才回平和,却又被送进“安厚学习班”学习。

多年之后,退休后的父亲告诉我,当时在安厚学习班,造反派逼他说有参加什么(反革命)组织,天天反省、整天捡查,搞得头昏脑胀,要不是我妈说:“你走了,家里七个孩子怎么生活?”否则当时的他真的很想一了百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平反大量冤假错案,平和县委给父亲发平反文件。之后,县里任命父亲为平和一中教务主任,被选为福建省第五届人大代表。

在外公、外婆健在的20年中,每个月初,只要父亲72元工资一发,母亲次日就要到县邮局,把10元汇到石码“新大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给他们寄生活费。久而久之,母亲与平和县邮局的柜台员蔡美丽也成了熟人,每当她来到邮局,蔡姑娘就说:“又汇款到石码新大巷5号吗?”几句攀谈之后,她又热情地帮我妈填写汇款单,办理好手续。

不久,经过我妈妈的牵线,这位美丽灵巧的姑娘成了我姑丈的二媳妇。

蔡美丽姐妹曾连续两届担任平和基督教小溪礼拜堂堂委会副主任,她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却刻苦自学神学。在南京金陵神学院函授毕业后,又开始担负小溪堂祈祷会证道工作。她每天都很喜乐地生活,乐于向周围的人传福音,并亲自带领其亲朋好友及同事信主。

说来也巧,蔡美丽姐妹(已是我的表弟媳)退休定居厦门后,就在我外公蔡振勲创办的厦门曾厝垵礼拜堂服侍,直至回到天家。(笔者注:蔡美丽姊妹的见证可见《爱主一生 美丽人生——怀念主内灵胞蔡美丽姐妹》一文)

外公逝世时正值文革期间,石码礼拜堂也停止活动,外婆仍住在“新大巷5号”。那时,她经常组织周彩苹、李保罗、陈枊雪等十多位信徒聚会,一起祷告、査经、灵俢、礼拜,敬拜神。每年圣诞节,孩子们总是喜欢到“新大巷5号”庆圣诞,外婆还将在天井内自种的葡萄摘下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小朋友……这份美好的往事如今还在石码教会姐妹中传为佳话。

1978年暑假,我带母亲,爱人和最小儿子从漳浦盐场专程到石码看望仍独居在“新大巷5号”的外婆,她当时虽已85岁高龄,除因双眼患白内障视力较差外,身体仍很硬朗,生活都能自理,还坚持在石码教会服侍。外婆高兴地带我们到石码礼拜堂朱继昌长老办的照相馆里拍下这幅照片。

图片 3.jpg

不久后,外婆白内障病情加重,严重影响她的事工活动和日常生话,龙海医院对高龄的她不敢给予手术。1982年秋天,我带外婆到平和城关保健医院,柯银水医生为她顺利做完白内障摘除术,配上了眼镜。在平和住了不到一月,老人每天“满口喜笑”,随后又回到了石码“新大巷5号”,继续在那里为主做工。

1986年1月18日,外婆在“新大巷5号”睡眠中蒙主召回家,享年94岁。

图片 4.jpg

1月20日安葬那天,石码礼拜堂为她隆重举行追思礼拜,厦门、平和、龙海等地亲朋和石码教会群众三、四百人参加出殡仪式 ,为外婆送最后一程。

图片 5.jpg

自从外婆走后,“新大巷5号”再也没人入住,闽南有句俗语:“厝有人住,百年不倒;厝没人住,三五年就塌。”2018年8月,时隔40年,我再次参访外公曾侍奉过的石码基督教堂,也顺带再次故地重游。尽管“新大巷5号”门牌依然保存,可已是落雁残屋——门前杂乱无章,屋里见不到阳光,昏暗潮湿,墙皮早已脱落了,墙上凹凸不平,地上落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满屋里蜘蛛结网从桌上延伸到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银色微光。屋内更是破烂不堪,炊烟已不再升起……

曾在解西堂侍奉过,现在漳浦县基督教浦邑堂服侍的郑梅珍传道为我和外婆生前新大巷内的邻居刘莲心大姐在“新大巷5号”门前进行了拍照留念。

图片 6.jpg

“新大巷5号”门前留影纪念   (郑梅珍 拍摄)

“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去年,石码解西堂堂委会决定,将倒塌多年的“新大巷5号”危房拆除重建。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今天终于高兴地收到朱仕琪主任发来的照片,“新大巷5号”也终于拆建并改换新颜。

图片 7.jpg

斯人已长逝,旧貌换新颜,石码“新大巷5号”却依旧是我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福州一教会信徒。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代”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代所有。未经福音时代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